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入世5周年:法律还应何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8日08:24 法制日报

  2006年12月11日是我国加入WTO五年过渡期结束的日子,这就意味着从这一天起我国将成为WTO的正常成员。

  回顾加入WTO的五年,我国在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国先后积极清理、修订、废除了2000多件与WTO规则相冲突的法律、法规及各种红头文件。而无论是国内配套法律法规的完善到位,还是政策透明度的逐渐增强;无论是政府办事效率的日

益提高,还是政府公共服务意识的积极转变,无不都为我国树立了一个“重承诺、负责任、守信用”的大国形象。

  然而,我国在逐步兑现承诺,分享WTO带来的经济、制度红利的同时,在宏观经济、贸易、法律环境的改善等诸多方面也遭遇到了诸如反倾销诉讼、配额纠纷、关税纠纷等各种现实的困难和挑战。那么,各种问题的出现和我国现有法律制度之间究竟有何关联?如何才能更为从容地应对来自国外的技术、环保、劳工标准等各种壁垒的挑战?如何才能更为充分利用WTO的规则制度,保护我国更多的企业走上国际化的道路?法律在我国全面入世之后还应该做些什么?围绕这些问题,本报评论部邀请了国内一些知名的WTO问题研究专家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探讨,以期促进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从而让我国在全面开放后的国际竞争大舞台上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编者的话

  WTO成员并不只是开放义务

  现在从法律上回顾我国五年WTO成员的经历,应当将着眼点放在权利行使是否到位问题上,尤其是国内保护权利的行使问题上

  入世五周年的法律反思

  于安

  我国加入WTO已经五年了,虽然在履行义务开放市场方面堪称典范,但是在行使成员方权利保护国内产业和国内公益方面还不够充分,没有达到WTO协议允许的应有程度,也没有达到其他WTO成员的实践水平。

  市场开放有货物和服务两方面。货物贸易的市场开放主要表现为关税减让和消除数量控制,服务贸易的开放主要体现为市场准入范围和国民待遇水平。我国在这两个方面都已经达到加入承诺规定的水平,对此WTO对我国贸易政策的年度审查报告已经给予了肯定。因此现在从法律上回顾我国五年WTO成员的经历,应当将着眼点放在权利行使是否到位问题上,尤其是国内保护权利的行使问题上。

  WTO成员的国内保护权利分为产业保护和公益保护两类。国内产业保护至少有三方面:

  第一是贸易救济制度,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三个主要种类,我国对外贸易法也对此作出了规定。其中最重要和对我国最有意义的,是可以限制进口或者提高关税的所谓“保障措施”,其适用条件是进口至其领土的一产品的数量与国内生产相比绝对或者相对增加,而且对生产同类或者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者严重损害威胁(即对国内产业状况已经造成或者明显迫近的重大全面减损)。美国利用保障措施的最近案例是为保护本国钢铁业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产品实行保障措施限制进口和提高进口关税。我国虽然有反倾销的事例,但是未见采用保障措施的报道。

  第二是政府采购。政府采购是复边贸易协定,不属于一揽子多边贸易协定的范畴,成员国可以选择不加入这一协定。成员方政府可以规定政府和高校等公共机构不得购买外国的产品(例如汽车)、工程(例如政府财政支持的公共设施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服务(例如不使用外国企业的保险服务),使其成为保护国内产业最重要和最强有力手段。我国2001年加入WTO的时候,没有签署这一协定,并且在2002年颁布的政府采购法第10条中明确规定采购国内货物、工程和服务,实行贸易保护政策。非常遗憾的是这一保护国货规定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实施。

  第三是其他优惠国内产业的特殊待遇措施。特别重要的是纳入不可诉补贴的如下政府援助措施:对公司进行研究活动的援助,或对高等教育机构或者研究机构与公司签约进行研究活动的援助;按照地区发展总体框架对一成员领土内落后地区提供的不属于专向性补贴的援助;为促进现有设施适应法律或法规实行的新的环境要求而提供的援助,这些要求对公司产生更多的约束和财政负担。我国在这一点上的实践相对较好。

  国内公益保护是指成员方政府根据WTO协定中例外条款采取的贸易限制措施。例外条款分为一般例外和安全例外,规定了与贸易有关的国内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事项,成员方政府以此为由采取限制贸易措施是合法的。这些事项主要包括为保护公共道德或维护公共秩序所必需的措施、为保护人类、动物和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措施、为使法律法规得到遵守所必需的措施以为保护环境所必需采取的措施、为保护根本安全利益所必需采取的措施等。美国运用例外条款保护本国环境限制进口的典型案例是虾和虾制品案,WTO争端解决机构已经就此作出了裁决。在我国尚未见适用例外条款保护本国公益采取行政措施的报道。

  总起来说,我国在运用WTO给予的权利保护国内产业和国内公益方面,显得不主动、不成熟更谈不上练达。这不但不利于国内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保持和提高,也会造成国内一般公益的丢失和减损。为改善这一状况,至少应当在两方面作出新的努力:

  第一是健全国内产业集体组织,使其能够独立、真实和及时地反映整个产业在与外国竞争中遭受的损害,能够就此形成集体意愿并向政府提出保护请求。产业保护的对象是本行业的全体生产者或者主要部分生产者,而不是个别的企业。政府难以替代产业的内在需求,只有政府的产业损害调查机制是不够的。

  第二是建立现有国内公益与WTO规则的联系机制。如果限制外国产品和服务进口对于保护国内公益是必需的,就应当及时地采取政府限制措施而不可犹豫彷徨。

  作者为中国法学会WTO法研究会副会长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