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帮助农民学技术,教出15000个裁缝,分布全国各地,李财记说——“我觉得自己还是农民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8日09:21 大河网-大河报

  

帮助农民学技术,教出15000个裁缝,分布全国各地,李财记说——“我觉得自己还是农民工”
一个人培训出一个大型“缝纫梯队”,人数达到15000人,分布在上海、广州、青岛和常熟等地,更有大量弟子自己闯天下。而创造这一缝纫队伍的只是一个普通农民——襄城县颍阳镇的李财记。昨天,记者对这个传奇人物进行采访,感受到了他的倔强、执著、朴实、善良……

  倔强并冲动着……

  打工受到冷遇回家练习技术

  12年前,他曾远赴广州打工,短短6个月的时间里,尝尽了没有技术的“苦头”。“当时,我老婆张玉枝嫌我没本事,一门心思要和我离婚呢。”李财记说,他只好筹盘缠回家乡。

  奋斗12年,现在他早已生意兴隆,财源广进。昨天下午,在襄城县劳动局服装裁剪培训基地,记者看到,李财记正和学生们整理为南非加工的牛仔裤、连体工作衣。李财记说,南非的这张订单不算大,才值40万元人民币,前天在许昌市签了一个订单,为韩国加工一批服装,3天后就要开工,“那可是180万元啊!”

  李财记说,这也多亏了12年前的打工经历,那让他明白了“技术比力气更重要”,他选择了做缝纫。

  执著并善良着……

  学成缝纫技术家乡办班教人

  帮助李财记掘得“第一桶金”的人叫邓红彬,是李财记在郑州五里堡一家服装厂打工时结识的技术指导。学到技术后,李财记回到襄城县办起了裁剪缝纫班。镇上的人都记得,来李财记裁剪缝纫班学习的人很多,每期都有三四百学员。李财记坦率地说:“3个月结业一期,刨去各种花费,一个月能挣一万七八。”

  随后,李财记与县劳动局合作办起了农民工裁剪缝纫培训基地,农民工来基地学习裁剪缝纫技术完全免费,吃饭和住宿也不收费,每培训安置就业一人由政府按照有关政策支付补贴。

  在培训车间里,记者见到了刚学习一个星期的郝爱琴,49岁的郝爱琴是李财记的同村人。郝爱琴告诉记者,她的儿子李强、李俊强和两个儿媳妇,还有18岁的女儿都是培训基地的学员,结业后由培训中心送到了上海的一家服装厂工作。“等我学成了,拉上老伴带着孙子也跑上海去!”郝爱琴笑着说。

  豪气并朴素着……

  桃李已满天下仍称自己民工

  在基地的大门前,悬挂着上海、广东、浙江等地4家企业定点培训基地的牌匾。李财记说,基地采用的是“订单式培训”,经过培训的农民全部由基地负责介绍、安置就业,对有志于自己创业者,基地也大力支持。

  李财记告诉记者,培训基地的生产车间接受订单,不仅可以广开财源,多挣钱,进一步做好培训,而且可以给经过培训的农民技工一个实习的机会,还可以安置从外地回流的农民技工。

  17岁的高晓琼4个月前还在河北衡水一家服装厂工作,因为想家,回到了颍阳镇。高晓琼说,回来之后,基地安排她到生产车间做了一名技工,而她的同学继续在衡水上班。

  基地毕业的学生照片有厚厚的一沓,中间有一个姑娘显得格外精神。基地的人介绍说,她叫李林林,19岁,是颍阳杨庄村人,现在是东莞一家服装公司的生产组长,月薪将近3000元。

  目前,基地已培训农民技工超过15000人,分布在广州、深圳、上海、青岛、常熟和浙江的海宁、河北的衡水等地。

  李财记常说的一句话是:农民工千万不要忘了农民吃苦耐劳的本色。李财记说,“我觉得自己到现在还是一个农民工。”

  □首席记者张鸿飞通讯员于自奎文图

  图:李财记正指导学生们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