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同圆安居梦共行小康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8日09:41 常州日报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不管是城里,还是乡下,人们对住房一直都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因为住房不仅是人们遮风避雨的生存必需,更寄托着一生的理想和希望。住房不仅是衡量居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

  2005年年底,我市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已达56.2平方米,超过“小康”标准16.2平方米;今年10月底,我市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达29.7平方米,加上人均出

租住房面积0.9平方米,也已超过了“小康”标准。我市提早实现“住房小康”,为全市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城里人”有了自己的大房子

  【镜头聚焦】:今年三十出头的周玉琴,每次打扫120平方米的大房子,都会不由地嘟囔:“房子太大受罪啊!”不过,昨天她拿着拖把刚想抱怨时,忽然想起了自己小时候住的房子。

  她清晰地记得,小时候她和父母、弟弟一家四口才住一间20平方米的小平房。起初,这一间房前面是厨房,后面是房间,大人小孩都挤在一张床上;后来,她和弟弟都长大了,一张床挤不下,父亲才在屋外搭了一个用来烧饭的小棚子,把原来的厨房也改成了房间。

  而且那时候的房子不仅小,还是父亲单位的。她们一家在小平房住了十多年,父亲向单位申请了多次,直到她快上初中,父亲单位才给她家分了一套60多平方米的两室户。而现在她结婚时,和先生两人靠着“自己攒一点,父母给一点,单位补一点,银行贷一点”,自己一下就买了个三室的大房子,而且新房的位置、楼层全是自己作主选的。

  想到这些,她不禁莞尔笑叹:“‘楼上楼下,电话电灯’的理想怎么这么快就实现了!”

  【安居“工程”】:“住房小康”的提前实现,与市委、市政府的大政方针和务实行动密不可分。我市曾是全国最早的住房改革试点城市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住房改革较早培养了全体市民的住房消费意识。近年,我市在加快旧城改造,加大住宅建设力度的基础上,又采取有效办法积极引导住房消费,如降低房产交易的政策门槛、提供“一条龙”优质服务、放宽住房公积金贷款条件、减少住房交易环节等措施,进一步促进了住房消费,让越来越多的市民通过“旧房子卖一点、银行贷一点、单位补一点、自己攒一点”的方式走出小房子,搬进了大房子。

  “乡下人”住进了小“洋楼”

  【镜头聚焦】:缪梅芳是天目湖下坊村的农民,可是上午她和邻居唠完家常说要烧饭时,转身走进的却是一幢小“洋楼”。

  她家的小楼,有厨有卫,有客厅,有晒台,还有现在放农具今后可停汽车的车库。“动静分区”、“洁污分离”、“明厨明卫”等原本用来描述都市现代居所的词汇,现在都是她家的真实写照。她家布局合理、设计超前的小楼,简直就是城里人向往的别墅啊。

  缪梅芳说:“我们乡下的房子一直不小,‘楼上楼下’早就不是梦了。但是以前我们的房子质量太差,布局也不合理,所以我们以前拆了建、建了拆,几乎把所有的积蓄都折腾在房子上。现在,政府为我们的房子出谋划策,为改善我们的居住条件做了一件大实事、大好事。”(下转A2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