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马灯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8日09:50 重庆晚报

  叶梓

  小时候,放羊割草喂猪的活,都干过。当然,也养过牲口。那是一匹白色夹杂着黑色斑点的马。马是要吃夜草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的老家鲜有电灯,几乎家家都是煤油灯盏。可夜半时分给马喂草,怎么办?马灯嘛!

  好多年过去了,我早已离开了老家杨家岘,在一座城市里开始了灯红酒绿的生活。显然,那盏我不知多少次抚摸过的青铜马灯,离我越来越远了。可我也常常能够想起那些场景。一次,读199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爱尔兰诗人希尼的受奖演说辞时,看到了他叙述自己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在一个叫德里郡的小镇子里的乡村经历:有一些夜晚,总能听到“从一间卧室隔壁的马厩里传来的马的声响,混合着大人们从另一面墙隔壁的厨房里传来的谈话声”。这些话,像一双手,打开了我记忆的门——我不知道远在爱尔兰的人用不用马灯,但正是希尼的话让我突然萌生了收藏马灯的念头。

  其实,踏上收藏马灯的旅途,就像是在时间之河里捡拾记忆的碎片一样。

  可是,此后的一次回乡经历,几乎彻底粹碎了我的梦想。杨家岘虽偏僻落后,但也通电数年了,而且,村子里还养牲口的人家,几近于零。整个村子,很难找到一盏马灯了。问了不少人,都说早都不知扔到什么地方去了!

  两位叔父,还有姑夫,都在替我四处打听,看谁家还有留下来的马灯。

  如同一段段往事总能在记忆的某个角落找到它的影子一样,总有一些人,还是把马灯束之高阁,高高地挂在房间的一角。我就见过一户这样的人家。有一次,在陇南康县阳坝镇采风,在一个不知名的村子里闲逛,进了一户人家,就见到了一盏马灯,完好无缺地挂在屋檐下。主人是个细心认真的人,马灯的底座,还用一层厚厚的旧报纸包得严严实实。一问才知,这是家传的,所以留了下来。稍后,主人知道我收藏马灯的经历后,当即决定要送给我。我有些不好意思,但最终还是接纳了,如同接纳了一颗慈善的心。

  临出门,执意给老人五十元钱。他不肯接,在我的再三劝说下,才接住,还说:“我知道,这样你就心安了。”

  心安,这是多好的一个词呀!我想,沧桑老者能慷慨地把祖先留下的传世之物送给一位陌生人,他的心,有多么辽阔呀。而我,面对这盏马灯的抵达,也如同接受了一次洗礼。

  至今,我已收藏了四盏马灯,都挂在我的书房里,整整齐齐的。虽然破旧了些,和我的新居不大和谐,甚至说这样的收藏实在是有点小儿科。但我觉着,它和那一排排散发着淡淡书香的卷册比邻而居,像是珠联璧合,也像是一段被定格下来的往事。

  网络编辑:李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