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别光念英文写论文忙乎升职 请更重临床积经验治病救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8日10:03 南方日报

  当年收治最多“非典”病人的市第八医院迎来85华诞,该院老专家寄语后辈——

  别光念英文写论文忙乎升职请更重临床积经验治病救人

  本报讯(记者/张蜀梅实习生/王分枝通讯员/张勇孔庆芬)今日是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85周年院庆,这家公众眼中有点“特别、神秘”的传染病专科医院,85年间经历过“非

典”、流脑、登革热这样的传染病考验,如今承担着全市近1000万常住人口和300万流动人口的传染病收治任务,还担负着省内外、港澳同胞危重传染病人的收治工作。

  记者近日采访了曾在市第八医院工作过的老同志,这些老院长、老主任医师、老护士长讲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风口浪尖

  收治“非典”病人400多名

  2003年,“非典”肆虐羊城,作为政府指定的首家收治医院和最后的“集中营”,市第八医院是收治病人最早(之一)、收治病人最多、收治时间最长的医院,共收治病人400多名。这场突发性传染病将原本默默无闻的市第八医院推向时代的风口浪尖。

  同样是2003年,市第八医院新址建设得到市政府的立项与批准,新址项目迁到白云区嘉和,建设项目一次规划到位,分步实施建设。迁址的原因是,市第八医院位于广州市旧城区中心,医院业务用地紧张,部分房屋已经超出使用年限。

  据介绍,新医院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床位1000张,分三期建成。新址建设项目是广州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广州2010年亚运会的配套城市公共卫生设施项目。迁建后市第八医院将与新的广州市疾病控制中心相邻,市第八医院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点滴回忆

  以前医患关系很和谐

  回想以前的从医经历,市第八医院的老同志感受最深的还是当时和谐的医患关系,说起当初组织全院为一名工人做人工呼吸一事,老人们还记得那位红旗印刷厂的工人名叫凌立岛。

  事发上世纪60年代,在红旗印刷厂工作的凌立岛被诊断为小儿麻痹症,他胸肌萎缩,不能自主呼吸,但他又非常抗拒使用呼吸机。医院随即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轮流为他做人工呼吸,每人一个班两小时,全天24小时地排下去,这样持续了2个星期。

  一位老医生现在还记得,当医生大力一点时,凌立岛会说“很—舒—服”。

  肺腑之言

  “医生是救人的,不是写论文的”

  “医生是救人的,不是写论文的!”退休后还在开专家门诊的罗显明老医生说这话时非常激动,“有些医生学历很高,但临床经验很少,也不重视这个,我担心以后他们就变成了‘写文章医生’,而不是‘治病医生'。”

  罗显明的话得到曾做过护士长的朱法珍的认同,她说:“上次陪老伴看病,我就看到护士什么事都交给护工做,自己则在工作时拼命看书,看外语,写论文,说要不这样就升不了职……”

  “要成为有经验的医生,必须经过多年临床的细致观察,不是靠写几篇文章就能做到的。”两位老医生、老护士长说,这是他们的肺腑之言。

  与时代同步的市第八医院

  1921年12月,市第八医院的前身——市立传染病医院在小北象岗顶前清两王庙故址成立。

  上世纪50年代:市第八医院收治的病种以白喉、麻疹、伤寒、流脑、乙脑、百日咳,小儿麻痹症居多,不收治肝炎。

  上世纪60年代:收治的主要病种与上世纪50年代的基本相同。

  上世纪70年代:收治的病种新增加了猩红热及登革热。

  上世纪80年代:收治的病种新增了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

  上世纪90年代:艾滋病成为市第八医院新收治的病种。

  21世纪初:新增收治非典型肺炎等传染性疾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