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有国民的崛起,才有国家的崛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9日05:17 长江商报

  本报评论员刘敏

  《大国崛起》的两个关键词是“大国”与“崛起”。关于大国,《大国崛起》总顾问钱乘旦教授认为,衡量大国的标准是:第一,经济发展是好的;第二,有完整的制度体系;第三,富有吸引力的文化风采;第四,发挥国际影响力的能力。在这个评判体系中,一个很大的缺憾是——少了“人”或者说国民的因

素。

  一个国家的崛起,从不可能是“1+1=2”的简单算术,更不会是一个逻辑必然的推理:有经济的A和制度的B,就有崛起的C。可以说,只有国民的崛起,国家才能实现真正的崛起,这种崛起也才有人本价值和历史意义。比如《大国崛起》说到的英国,13世纪初的英国《大宪章》第一条就是国王要宣誓“向任何人施以公正,不能剥夺他人的权利”。如果没有国民个人权利的觉醒和独立不可侵犯,英国恐怕很难在以后的世纪里领先世界。再比如荷兰,没有国民的经济理性的蓬勃发展,这个人口不多、疆域不大的国度也不太可能创立首个联合股份公司、股票交易所,建立“全球商业霸权”。

  如果说那些大国的崛起历史对于我们有所借鉴意义的话,那么国民的崛起则是最重要的思考。实际上,这类思考早已有之,清末洋务运动提出“富国强兵”的一些重要举措当中,总是有开办学堂、派生留学;再如“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的论断亦是如此。

  历史已经证明,只见国家,不见国民,或者国家被放到最大,国民被放到最小的发展路径往往“行之不远”。一般而言,国民的崛起体现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物质层面一指生存的可能性,二指生活的幸福感受度。前者指吃得饱、穿得暖,后者指读书看病不至于破产,有满意的工作,有房子住,生活和生产资料不受威胁,观点得以自由充分表达等等。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但是,读不起书、看不起病、买不起房、难以就业等现象还在阻碍国民的崛起。不必看幸福指数等排行榜,也无须知道GDP的确切数字,这些只消在生活中感受,“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国民崛起的精神层面,则指个人的权利意识、公共理性和对他者的关怀。古人说,“仓廪实而知礼仪”,经济的富足理应带来精神的强健和丰满。然而,日前深圳示众处理涉黄人员现场有人拍手称快,多哈亚运会现场惊现“国骂”,一少年在成都火车北站突发心脏病,整整一个小时无人伸出援手;公交司机在车上被打,无人施救;孕妇当街被猥亵,无人阻止……都给国民的精神崛起打了负分。鲁迅先生曾经批判过的“看客”、“帮闲”,到现在是否有所改变,很值得探问。

  12集的《大国崛起》总有播完的一天,现实也终将成为历史,但面向未来的行程却不会停止。当我们国家的经济日渐壮大,制度日渐完善,民族文化渐被广泛传播,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之时,如何实现国民的全面崛起,则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