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从农民工读书作诗说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9日06:00 光明网
周慧虹

  据报道,上海市有个“农民工读书会”,至今8年多的时间里,他们每个星期天举行一次读书活动;每个会员每两个星期坚持读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读书会从创立之初仅五六名会员,发展到现在的近百人。一些成员也从农民建筑工渐渐成长为各行各业的管理人才;不少会员的作品还发表在各类报刊杂志上,更有19人次的文艺作品获有关部门设立的大奖。

  与此同时,在浙江则有个“民工诗人之家”,近60名会员中,有做保姆的、有在商场做搬运工的、也有在建筑工地干活的。“今天我没有喝醉/一杯又一杯/都是昨天的光阴/多少劳累/多少认真和艰辛/酿成这一杯/过了新春/又要把青春/往漂泊里追……”谁会想到这些优美的诗句,竟出自打工的年轻人之手?

  面对时下国民阅读率的持续走低,不少农民工却仍自觉自愿地从书中掘金;面对诗歌早已淡出时尚视野,甚至连有的专业诗人都开始“恶搞”诗歌时,民工们却在繁重的劳动之余,虔诚地用心写就一行行的诗句。对此,不由让人有一种酸楚的温暖和油然的敬意。

  有人说,这是一个娱乐化的时代,娱乐不需要理由。既然那么多的人都对电视娱乐节目、网络文化乃至打牌、喝酒之类的娱乐方式趋之若鹜,民工也大可“轻松”一把,“从众”一回,何必在贫瘠的物质条件下,再把自己的精神世界搞得那么严肃?即便无从“轻松”、“从众”,就那么着侃侃山、睡睡觉、逛逛街,似也在情理之中。但是,我们看到,一些打工者偏不如此,他们读书、写诗、组建乐队、成立“打工青年艺术团”等等,藉此为自己的精神寻求妥帖的栖息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高雅的文化消费方式,有时并不只是“高层次”人群的专利。人在精神上是平等的,民工们的文化消费选择,在其而言,我看只能用“快乐”、“充实”这样的词来形容。

  民工们的读书作诗,以特别的方式成就着自己的梦想,创造着自己的文化。或许,这种现象在当下还是少数,但它非常难得地代表了一种珍贵的精神。当初,他们未曾想过要以此种方式引起别人的关注,让人对他们刮目相看,可事实上,只要人们稍加留意,的确应当意识到:浅薄苍白不是民工精神的代名词。虽然说,他们常常散发着汗臭,整日疲于奔命,工伤、矿难等负面新闻也总与他们联系在一起,但是,这一切均不能妨碍他们对高尚精神世界的追求。

  一个社会,总是不乏崇富炫富之人,不乏媚俗势利之人,他们的社会地位或许不低,只是其精神世界里确已写满了“浅薄”与“苍白”。由之反观这些农民工的精神追求,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对他们表示钦敬?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