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读者爱心涌满空中小木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9日09:52 新文化报

  本报“换个想不到”活动换来的物品总金额已突破20万元,现在“送暖”活动全面展开,我们会将5名志愿者换来的物品通过热心读者最终换成棉衣、米、面、油等,送到灾民和贫困户家中。

  如果您想换这些物品帮助他人,请拨打本报热线0431-96618。

  如果您身边有急需帮助的人,请拨打本报热线0431-96618。

  ■所换物品有:手工布艺画、酒店全免入住卡、琥珀项链、缅甸翡翠关公吊坠、芭比娃娃、洗浴券、核磁共振和女性体检优惠卡、美容卡、KTV代金券、CD、VCD、休闲裤、卡通收音机、美容卡。

   新闻回放:在长春市南广场附近,有个悬在两栋楼间的小木屋,只有6平方米。母女俩住了11年,点了11年蜡烛。今年9月28日,第一次点上了电灯。

  

读者爱心涌满空中小木屋

  热心读者到小木屋看望母女俩 记者 李洪亮 摄

  “我一辈子没见过这样的房子,也没进过这样的房子。”读者王女士从窦凤清母女居住的小木屋里出来,说话有些哽咽了,一遍遍嘱咐着窦凤清:有什么困难记得要给她打电话。昨日,许多读者看到本报的报道后,纷纷来到小木屋,使冬天里的小木屋,充满了暖暖爱意。

  好心读者吴先生

  看了报纸就买了些东西送过来,“我想见见孩子,鼓励她努力学习,有什么困难就找我。”

  昨日17时,记者再次来到狭长的楼洞,抬头可见小木屋传出来的灯光。“你们来了,赶快进屋。”听见屋外的动静,窦凤清迎下来。顺着梯子,进了屋,只有她一人在家,说李菊冻感冒了,出去买药了。屋子的一角堆着一桶油,一袋大米,一袋面,还有一箱苹果。

  “这是一位好心人送来的,姓吴。”说着话,她给记者找来吴先生留下的电话,说有什么困难可以打电话找他。此外,他送给母女俩七件新衣服。按着电话打过去,听说是记者,吴先生的话里透着不好意思。他说,他原来租的房子就在这对母女俩附近,但从没听说过,也没见到过,看了报纸才知道,就买了些东西,等李菊放学时送了过去,“我想见见孩子,鼓励她努力学习,有什么困难找我。”

  好心读者王女士

  王女士和丈夫一天来两遍,送来了热宝和牛奶、羽绒服,还塞给窦凤清200元钱。

  聊天的工夫,就听见房下有一对男女说话:是这儿吗?应该是吧?推门出去,一对男女借着手机的亮光,打量着小木屋。

  “你是窦凤清吧?我们是看报纸过来的。”来的人是给报社打过电话的王女士。一大早,她看了报纸,就给报社打来电话,说想去看看她们。她和丈夫早上来了,由于有事,就没进屋,晚上又来了。一进屋,王女士和她丈夫就拿出两个热宝、一箱牛奶和一件送给李菊的羽绒服。“晚上抱着它,能暖和些。”她还仔细地告诉窦凤清怎么用这个热宝。

  “这屋子真冷,床也有些潮。”王女士用手摸了摸床,还说要给她们送个大厚垫子来。等了二十多分钟,也不见李菊回来,“我们改天再来看孩子。”临走,王女士掏出200元钱塞到窦凤清手里,给孩子上学用,还把手机号留下。窦凤清感激地送走王女士。她说,对于这些好心人,她能做的就是要把李菊培养好,以回报社会。

  昨天,有很多读者打来电话,或到报社,或到她家里,捐衣服、米油及钱来帮助这对苦命的母女渡过难关,“我们要用爱心温暖她们母女的冬天。”

  本报记者 王小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