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科研人员如何才能不急功近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9日20:00 光明网
慕毅飞

  近日,教育部长周济称部分科研人员存在急功近利思想。他认为,高校要提高科研水平,要把高水平的论文写在大地上,论文不是抄下来的,应是在解决现实问题过程不断创新出来的。他还指出,现在有一种偏见,鄙视社会服务,鄙视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高校现在要破除这种偏见,要把以服务为宗旨提高到更重要的位置(12月3日《新京报》)。

  科研领域确实存在急功近利现象,但它并不源于科研人员急功近利的思想,而是源

于急功近利的科研评价体系。何为“功”、何为“利”,在科研的评价体系中,被本末倒置了。急不当急之“功”,近不当近之“利”,才出现了教育部长所批评的那种现象:看重抄的论文,却鄙视社会服务。

  从现象看,抄论文的是科研人员,鄙视社会服务的也是科研人员。但对科研人员来说,一面抄论文,一面鄙视社会服务,他们忍受的是双重痛苦。明知抄出来的论文是没有价值的,把时间和精力耗在这样的论文上,其实就是浪费生命。但他们敢不抄吗?工作考核要看论文,职称评定要看论文,甚至学校的等级评估、校长的政绩认定,都要看论文。明知没有价值,却要全力应付。社会服务再重要,但跟工作考核无关,跟职称评定无关,跟学校的等级评估无关,跟校长的政绩认定无关……既然跟什么都无关,怎么能不遭“鄙视”呢?

  到底是谁把论文看得那么重要?又是谁将社会服务看得与什么都无关?这恐怕不是科研人员吧!要怪,得怪科研的政策,得怪科研评价的体系,得怪制定科研政策和确定科研评价体系的人。把板子打在科研人员身上,肯定是打错了地方,打完以后也不解决问题。照抄的论文恐怕还得抄,遭遇鄙视的社会服务恐怕依然会遭遇鄙视。

  当初重视论文,有过非常积极的作用。从论文的本来意义上说,它代表着科研的成果,也包含着成果的转化和技术的推广,体现着社会服务。但当论文压倒了一切,对科研人员的管理,简单化地变成了对论文的管理。只看你一年发表几篇论文,再看你发在什么刊物上。公正、客观、刚性,仿佛都有了,但科研人员从此也就不再能“板凳坐得十年冷”了,因为这十年可以让你无数次下岗;也不可能再“千锤百炼出真金”了,因为真金没炼出,炼金的人恐怕早就该走人。科研人员能做的事,只剩下就论文写论文,谁管这些论文有没有用?

  要改变科研人员急功近利的思想,必须改变科研急功近利的评价体系。据说,陈寅恪进清华的时候,是没有论文的。不凭论文能慧眼识才,那才叫真本领。单用论文来管理科研人员,是管理低级无能的表现。论文能否发表,是编辑的事;能发多少论文,也是编辑的事。除了核实一下论文的真伪,再核算一下论文的数量,就没有你的什么事。这样的管理,岂不沦落为弱智的管理?没有哪个科研人员是愿意急功近利的,重视社会服务,走出论文误区,当务之急,是彻底改变科研急功近利的评价体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