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非转农”:城乡一体化推进过程中的必然选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0日00:11 红网

  浙江省台州市最近出现一种令人费解的现象: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包括名牌大学毕业生争当农民。截至目前,台州市所属椒江、路桥、黄岩三个区已有近5000名大中专毕业生办结了“非转农”手续,跳进“农门”。(12月9日新华网)

  考上大学,当一个城里人,曾经是无数农村孩子的梦想。放弃城市梦,重归田园,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原因十分简单,大学生毕业后在城里就业压力大、生

存压力在。大学生崔国利算了一下自己在城市生活的成本:一个月房租费300元,餐费300元至400元,衣服、鞋之类的开销不算进去,每个月工资已所剩无几。工资低,解决温饱问题还差不多,想买房子留在城市简直是天方夜谭。

  对于这一所谓令人费解的现象,我们应给予积极的解读。

  首先,农村出来的大学生要求“非转农”,显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一体化推进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特别是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城乡差别已不再像以前那样明显了。许多农民也有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费。正是这种城乡差别的逐步缩小,刺激了“非转农”的选择。

  其次,大学生“非转农”后,将会改变农民的知识结构,为解决“三农”问题,特别是为建设新农村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建设新农村,普遍面临谁来建设的问题。因为多年来,农村的年轻人一批批来到城里打工,家中成了“386150”部队(即留守妇女、儿童、和50岁以上的人)。面临这种情况,大学生“非转农”将会大有作为。

  第三,大学生“非转农”缓解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有人把这批“非转农”大学生称为“新知青”,而这批“新知青”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老知青”,是两种意义上的“知青”。“老知青”是计划经济时期“一刀切”的产物。“新知青”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客观经济规律运动的产物。可以这样说,大学生“非转农”是城乡一体化推进过程中的必然选择,是社会的进步。

  应该看到的是,“非转农”会牵涉到农村利益的重新调整问题,比如回乡大中专毕业生与原籍地农民间在承包土地等方面的利益之争等。这种利益之争是完全可以通过协商得到妥善处理的。与新农村建设亟需大学生相比,所谓“利益之争”则是一个完全可以解决的次要矛盾。农村大学生从农村走出来再回到农村,无论是他们的自身选择和农村对他们的选择,是更高层次的选择,他们将会在实践的锻炼中成为农民致富的带头人、科技种植的带头人、建设新农村的带头人,有的将会成为乡镇企业的技术骨干、管理骨干。

  既然“非转农”是城乡一体化推进过程中的必然选择,这就要求有关部门要积极面对这一现象,有关部门要为“新知青”的安置问题,在政策上给予配套支持,比如培养和选拔优秀大学生进入村级领导班子,鼓励乡镇企业优先录用这些大学生,让他们在发展农村经济中发挥作用等。

稿源:红网 作者:杨金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