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为建设更加富强和谐秀美的成都西部新中心而努力奋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0日05:08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聚焦郫县第十二次党代会

  蜀都郫县,钟灵毓秀,物华天宝,地灵人杰;古蜀新城,百舸争流,风鹏正举,搏击长空。

  2003—2006年,是郫县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阶段。在高新西区整合后,如何重新构建适宜郫县发展的县域经济框架,实现县域经济的再度崛起,成为县委、县政府的当务之急和全县干部的迫切愿望。按照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部署,县委、县政府一班人审时度势,集思广益,深入调查研究,反复科学论证,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率先构建成都西部新中心”的发展思路,推进“三个集中”,实施“三化联动”,全力实现工业发展新跨越、大力培育第三产业新优势、开创现代农业新局面,奏响了全面跨越、和谐发展的华彩乐章。顺利实现了县第十一次党代会和2003年11月全县领导干部大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及主要任务。

  正在召开的中共郫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实现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的科学发展,深入推进以‘三个集中’为核心的城乡一体化,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促进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互动发展,加快实力郫县、魅力郫县、活力郫县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推进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建设,努力建设更加富强和谐秀美的成都西部新中心”的指导思想。确定了郫县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让50多万郫县人民充满了奋斗的豪情。“一年迈出一大步,三年上个大台阶,五年实现大跨越”,郫县人正在大手笔描绘繁荣发展、富裕和谐的美好明天,谱写新的辉煌篇章。

  奋斗目标

  经济更加繁荣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以上,力争达到15%,2011年人均GDP达到4500美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0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5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3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8亿元。县域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力争进入全国“百强县”。

  人民更加富裕

  到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000元;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6万人,已登记失地农民就业率达到92%,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低于2%,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率达到100%。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发展更具活力

  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内在活力,在市场化配置资源上探索新办法,在搞活城市经营上走出新路子,在创新投融资方式上取得新突破,着力提高市场开放度、企业活跃度、环境创新度,努力营造聚集优质资源和发展要素的“洼地”优势,致力打造富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创业“热土”。

  城市更具魅力

  按照“生态环境良好、市政设施完善、商务环境优越、城市管理一流”的目标,加快“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着力提高城市形象表现力、城市文化吸引力、城市品牌竞争力。到2011年,城市化率达到70%,城市城镇人口达到35万人,城市城镇的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增强。

  社会更加和谐

  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精彩回顾

  强势再造工业引擎

  两年前,新组建的成都现代工业港,怀揣郫县人“节衣缩食”挤出来的“家当”——1000万元,肩负着全县50万人的期望,走进了一片青青稻田。

  两年后,成都现代工业港完成了“从零到5平方公里再到3平方公里拓展区”的惊人扩张。稻田翻滚的原野上,魔幻般地延伸出一条条宽阔平坦的马路,神奇矗立起一座座现代化的花园工厂,成都现代工业港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来自全球的投资者。

  按照和高新西区错位发展的思路,主动承接高新西区的辐射,为高新西区产业配套服务,形成了以食品饮料、机械制造、印务包装三大产业群落。工业港共引进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产业化项目257个,协议总投资128亿元,到位资金35亿元,包括泰国正大、瑞士布鲁克等世界500强企业相继落户工业港。其中主体工程动工项目160个,建成投产项目50个。

  川菜产业化基地起航

  大蓉和、老房子、棒棒娃、丹丹豆瓣、京韩四季……成都一流的餐饮企业和食品企业纷纷入驻位于距成都市区30公里的安德镇新建的这片工业园区,这些企业又吸引了更多的餐饮食品企业的“物以类聚”。在这些企业的带动下,规模数万亩的配套种植基地正在形成。短短两年时间,一座承载能力达2平方公里的“川菜工业城”已横空出世。

  两年前,安德镇因基础差、起点低、发展速度慢而差一点从市级优先发展重点镇名单里除名,但安德人以郫县人特有的务实和创新精神,使“中国川菜产业化基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而令人吃惊的是,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安德镇政府财政没有投入一分钱,所有资金都由外来投资商组建的安德城镇建设投资公司“埋单”。为了解决重点镇建设中投入不足的制约,安德人创新思路,借鉴城市经营的方式,创造了T-BOD融资方式,吸引了世创公司等企业加盟,快速推动了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集中安置,快速形成了项目承载能力。

  旧城变脸新蜀城

  2004—2005年,郫县改造东西、南北大街城市道路3.55公里,粉饰翻新临街建筑140栋、建筑立面16万平方米,设置店铺招牌1700余个,城市家具靓丽一新,仿佛一夜之间,鹃城蛹化成蝶——小青瓦、坡屋顶、说唱俑、农耕壁画勾画了一幅现代文明与古蜀文化水乳交融的优美画卷。

  结合旧城改造,郫县城建部门不断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改造了一环路,拓宽改造并打通了江西巷、文庙巷、福博路等城市中小街道10余公里,四通八达的城市路网体系基本形成。城市空间随城市路网的不断完善而扩张,县城建成区面积由6平方公里增加为8平方公里,城区道路总长由13公里增加为20余公里,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1.5平方米。城市功能的配套完善和城市形象的全面提升,赢得了广大投资者的青睐。如今的郫县县城,商气、人气一路飙升,呈现出热闹繁荣的气象。

  创新意识空前激活

  破解“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难题、寻找准确而巧妙的市场定位打造中国川菜产业化基地、“三化联动”构筑三次产业发展能量传递链条、大学生进农家——探索新时期城乡思想文化互动模式、从干部帮助村民清扫垃圾到建立四级联动的农村垃圾清运处理模式、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过去四年,郫县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创新意识被空前激活。

  “郫县怎么了?”在2006年5月全市推进“三个集中”工作会上,莅会的领导和媒体记者对郫县近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无不感到惊讶。凤凰涅槃、破茧化蝶的巨变,生活在郫县的人们,无论是在城镇还是在农村,无论是干部还是群众这种感受更为深刻。

  郫县的答案很简单,却又实实在在,那就是贯彻中央和省、市的决策和部署,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定不移地走城乡统筹之路,坚定不移地推进“三个集中”。

  跨越新举措

  全面提高“三个集中”质量和水平

  按照“大循环、大集中、大统筹”的思路,突出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这个核心和基础,通过工业化形成产业的支撑和聚集,带动城市城镇和第三产业发展,创造农民向城镇转移的条件,形成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的良性互动,不断提高“三个集中”的质量和水平,努力降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对有产业支撑和区位优势的城市片区镇和重点镇,重点结合“三个集中”,抓好“新居工程”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对缺乏产业支撑和市场容量的传统农业镇和非重点镇,坚持从实际出发,抓好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核心的“三大重点工程”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的发展环境和整体面貌。

  统筹做好城乡规划管理

  按照“三个集中”的要求,既着眼当前发展需要,又立足未来发展需求,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县域总体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各项专业规划,形成适度超前、城乡一体的科学规划体系,实现控规满覆盖。突出抓好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的规划工作。迅速完成工业港拓展区的规划编制和报批工作,拓展工业集中集约、可持续发展的载体空间。坚持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

  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突出抓好城市片区、工业集中发展区、重点镇和特色产业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及城郊结合部改造,加快推进“新居工程”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抓好乡村公路等级改造和公路质量建设,提高通达水平和覆盖率,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实现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德源、安靖、安德110KV变电站等电源点建设,构筑安全可靠、经济高效、可持续的能源保障体系。推进“数字郫县”建设,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三网融合”,形成覆盖城乡的信息服务网络。

  健全新型城乡管理体制

  树立城乡统筹理念,深化完善城乡一体的政策和制度体系,注重建立城乡协调的产业结构、城乡统一的市场体系、城乡平等的制度安排和城乡兼顾的政策支撑,推动资金、土地、技术等要素在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和优化配置。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不断创新城乡一体的就业、社保、救助、教育、卫生、文化、户籍等配套政策,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和领域,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和发展支持。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加速把城市的管理机制和办法延伸到农村,促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坚持遵循规律、抓住重点、带动全局的思路,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投资拉动战略,突出重点区域发展、重点产业培育和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以工业为重点的三次产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

  实现工业新跨越。以工业的大发展推动县域经济的大跨越。围绕发展壮大食品饮料、机械制造、印务包装等支柱行业和优势产业,实施大项目、大企业带动战略,引进聚集一批对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扶持推动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重点骨干企业做大规模、做强实力,提高工业发展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形成15平方公里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集中打造“中国川菜产业化基地”。

  增创服务业新优势。配套高新区和工业港发展需求,引进有实力、有品牌的城市运营商和房地产企业整体成片开发生态智能化商品住宅及城市公益性配套设施建设。突出打造“古蜀之源、川菜之魂、休闲之都”品牌,加快古蜀文化园、农科村景区、横山子运动休闲和滨河沿线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带规划建设,提升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和带动力。

  开拓现代农业新局面。突出农业产业化经营这个中心,抓住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这三个着力点,整体推进农业和农村的繁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健全完善土地流转服务机制和激励政策,抓好“拆院并院”土地整理,积极稳妥地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全面提升开放水平。坚持把优化投资创业环境作为吸引好项目、聚集大资本的“生命线”,以构建“诚信政府、阳光政府、法治政府”为目标,深入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机关)建设,推行“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理念,为投资者提供“全过程、专业化、高绩效”的优质服务,努力营造商务成本最低的“洼地”优势。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发展,按照“合理布局、集约发展、功能互补”的原则,着力构建以城市片区为龙头、重点镇为支撑、特色产业镇为纽带、农村新型社区为基础的现代城镇体系,加快培育各具特色的镇域经济区块。

  加强城市经营建设管理。按照“生态宜居城市”的发展定位,主动承接中心城区功能转移,加快对接高新西区功能配套,高起点、大手笔、精品化推进城市开发建设,全力打造民本城市、生态城市和文化城市品牌,增强城市的聚集力、辐射力和综合竞争力。积极推进东南部新城和望丛古蜀文化园开发建设,抓好城市核心区和安德城市副中心建设,形成更加合理的功能分区,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确保5年内城市规划片区形成40平方公里的城市骨架。

  大力发展镇域经济。突出抓好安德、友爱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聚集发展,促进人口和产业向重点镇集中,使之成为县级副中心和区域经济中心。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推进沙西线都市生态农业产业带、“三河”流域(走马河、沱江河、清水河)湿地生态经济产业带、红东路鲜盆花基地、唐元无公害韭黄基地等特色示范基地建设,努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错位发展的特色经济区块。

  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全面加强民主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持续进步。今后五年这方面的工作围绕“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强化依法执政,建设法治郫县;发展社会事业,建设文化强县”进行。

  提升社会和谐水平

  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今后五年的工作围绕“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努力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关心困难群众生活;维护城乡社会稳定,积极促进社会和谐”进行。

  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的坚强领导核心。今后五年围绕“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充分发挥党委核心领导作用”等一系列举措实施。

  数据说话

  近几年,该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3%,2006年预计达到100亿元;人均GDP由2002年的1480美元增加到2600美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5亿元。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2006年预计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3.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9.3亿元,同口径分别比2002年增长2.5倍和3.6倍;全口径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2年的6.9%提高到14.3%。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连续位居全省“十强县”,进入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50强行列。累计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3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8800万美元。累计出口总额达到2.7亿美元,进入全省出口创汇“十强县”。2006年,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1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400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49%和45%。累计帮助2.3万失地劳动力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农村劳务输出规模突破6万人,实现城乡比较充分就业目标;累计建成集中安置社区110万平方米和农村新型社区40万平方米,有效地解决了失地农民和拆迁居民的集中安置问题。

  采访札记

  让不可能成为现实

  四年前,当高新西区整合后,郫县的经济便滑入了低谷。但短短四年之后,仅仅一千多个日夜,郫县经济便“起死回生”,从低谷步入上升通道,诞生了令人振奋的“郫县速度”,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城乡居民安居乐业。

  坚定不移地推进“三个集中”,实施“三化联动”战略,郫县不仅在较短的时间内再造了县域工业集中发展区,成功地打造出了县域经济增长极,而且带动了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高;不仅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而且还推进了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探索出了一条符合郫县实际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还创造出了“郫县速度”、“四不精神”,进一步增强了全县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信心。

  四年来,郫县人克服了许多当时看起来难以克服的困难,办成了许多在当时看来难以办成的大事,实现了许多在当时看来难以实现的目标。如今的郫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呈现出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这一历史性的成就,是郫县发展历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点,回首昨天,奋斗的足迹,跨越的成绩,让郫县人充满自豪与感慨;憧憬明天,宏伟的蓝图、时代的召唤,激荡着郫县人满腔的热情。

  在郫县,“三个集中”催生出的跨越式发展的大格局,已经形成。

  本版采写 刘真明 董锐 赵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