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段特殊情缘续写不寻常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0日06:34 今日早报

  一段特殊情缘续写不寻常故事

  上海老人抛弃大城市富足生活和衢州夫妇同住安享晚年

  【核心提示】

  □通讯员 夏春新 徐建中 本报记者 刘伟/文 通讯员 周志浩/摄

  一个富足的大城市里的老人——现年72岁的上海人钱云,两个女儿分别在香港和美国,儿子在上海一家证券公司上班,但他却把衢州当作安享晚年之地,这背后,有着他和衢州江水清、方冬姣夫妇之间一段超越亲情的友谊,这段友谊继续抒写着一个不寻常的故事。

  初冬的清晨,微风轻轻吹过,树叶从枝头上飘落,顿觉寒意阵阵。

  “老人上山帮忙采桔子去了。”12月1日,记者在衢州柯城区石梁镇干部老郑陪同下,来到两头塘村江水清、方冬姣夫妇家。前一天约好采访的江水清家里,另一个“主人”——上海人钱云却不在家。在邻居帮助下,钱云很快被找了回来。

  “在家闲不住,没想到你们也这么早。”钱云头发花白微卷,谦和地笑着说。

  今年72岁的钱云是上海浦东新区人,1979年上海果品公司成立水果交易市场后,一直担任业务经理,1992年退休后依然未退职,直到2002年才卸任。老人家境殷实,怎会把衢州当作安享晚年之地?知情人都说,那是因为钱云和江水清夫妇有一段不寻常的友谊。

  落难之时受人恩惠

  “我对衢州有着良好的印象。”钱云向我们娓娓而道。他的父亲是一名水果商人,他十几岁就开始学做水果生意了。新中国成立不久,他成了上海果品公司一名干部,改革开放后,他担任上海水果交易市场业务经理。

  衢州是柑橘之乡,许多贩销户常把橘子运到上海出售,因为业务关系,钱云常和衢州人打交道,特别是衢江、柯城等柑橘产区的人,觉得衢州人很朴实,做生意讲信用,接触多了,有的便成了好朋友。于是,几乎每年,钱云都要带着家人到衢州看看朋友、熟人,顺便观光旅游。当时果品还不是市场价,衢州柑橘收购价格都由上海方定,“我能高就给高一点,平时还要打电话通报行情信息,因为那时打长途不方便,衢州这边的电话接线员,都知道我这个‘上海老钱’” 。

  20多年前,刚结婚的江水清夫妇看到邻居贩运橘子赚钱不少,也开始贩销柑橘,但生意平平。1991年,江水清夫妇将一车近6吨的橘子运到山东,由于价格偏低,市场难销,半个多月还没销出一成,再卖不出去,就会烂了亏大本,夫妇俩很发愁。有一天,一位老乡提醒他们,上海果品交易市场的老钱定的收购价很公道,人也热心。江水清夫妇像找到一根“救命稻草”,决定试试,于是打电话联系上老钱。

  老钱真的很热心,货到上海后,及时安排人收购,还为他们找了个经济实惠的旅店。“在落难时刻,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得到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帮助,我当时就跪下了。” 江水清说,老钱很轻描淡写地表示这不算什么,最后橘子卖了,没有亏本,为表示谢意,包了个2000元的红包,他拒绝了,更感到这个人品德高尚。第二次去上海,江水清专门带了些土特产。推辞不过,钱云收下了。在钱云照顾下,江水清贩运的数量每年相继递增,收入也相继增加。而后,双方联系多了,渐渐成了朋友。到上海时,江水清夫妇都要上钱家坐坐,而农闲时节,石梁的江家也会迎来作客的钱云。

  恩人受困报恩义无反顾

  1996年,钱云相濡以沫40多年的妻子突然中风,瘫痪卧病在床。老伴的倒下,把钱云弄得焦头烂额,自己虽已退休,但还受聘原单位,每天早出晚归忙于事务。两个女儿都在外头,发病时赶回来探望一下,平时无暇照顾母亲,而儿子媳妇虽在上海,但工作、家事繁忙,也无法照顾日常起居生活。无奈之下,老钱只好去找保姆。

  老伴的中风很严重,基本不能说话,身子也不能动弹,有时只能用手来传达意思,更严重的是便溺失禁。老伴也是上海人,虽瘫痪可脑子清醒,看不惯乡下来的保姆,情绪不稳定,照顾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尽管钱云给出的工资要比别人家多得多,但保姆有的做了几天,有的一个月不到就走了——年轻保姆嫌脏嫌累,年纪较大保姆体力欠缺,还要受气。老钱前前后后一共找过20来个保姆。

  这年底,江水清夫妇贩运水果到上海,顺便去钱家探望,才知钱家发生的一切。这时,恰好一个保姆离开,正为此事苦恼的钱云试探性地问方冬姣能不能来帮一下忙,先暂时照顾一下老伴。

  “钱经理是我们的恩人,人家也是没办法提出来的,我没有考虑就答应了。”方冬姣说,每天要翻几次身,扶起接大小便,又没有语言交流,照顾这样的病人,确实是一件很苦很累的事。“权当是照顾自己的妈妈。”靠着爱心和耐心,方冬姣让老伴很是满意,也让钱云少操了心。

  时间过得很快,橘子贩卖完了,该回去了,新保姆也请到了。但时间一长,保姆又不辞而别了。无奈之下,钱云打电话来“求援”,方冬姣义无反顾,坐车就去了上海。后来,只要有空,她就一次又一次担起了照顾钱云老伴的重任,每次时间长则一两个月,短则二十来天,直至老人去世。

  “老伴患病后很痛苦,但她走得很安祥,她生前多次说过,冬姣不是女儿胜似女儿。”钱云说。

  一对忘年交共住一个家

  2002年,钱云“全退”了,一个人住在几百平方米的房子里,显得有些寂寞,两个女儿都叫他去美国或香港,但老人执意不去。有人劝他去老年生活中心安养,他也拒绝了。

  下半年,江水清、方冬姣夫妇贩卖橘子到上海,正好老钱过生日。老钱的外甥女说:“舅妈不在了,表姐们都在外面,表哥又不孝顺,舅舅太可怜了,小方你就当舅舅的干女儿吧。” 夫妇俩心头一酸,老人一生风风光光,晚年了日子却这样凄凉。他们一商量:把老人接到老家去住。

  到底去不去衢州,钱云的思想也经历着一番激烈的斗争:现在身体还好,可以上海、衢州来回住住,如果有一天不能动了,儿女们不在身边无人照顾,连口热水都喝不上。水清、冬姣对我这么好,他们会细心照顾的,而且衢州是个生态很美的地方,不比上海那么嘈杂,适合人居住。老人的想法,得到了其他亲朋好友的赞同。2002底,老人带上行装,来到了石梁,开始新生活。

  江水清夫妇由于供养读大学的儿子,经济不是很宽裕,住的是多年前造的老房子。“我们是一家人了,不能住得太差,我出钱,重新造一幢。” 2003年,投资40万元共4层的房子终于落成了,大家搬到新房,钱云住第三层,江水清夫妇住二层。

  “我有几千元的退休工资,经济上独立,心情好的话,到衢州烂柯山、龙游石窟等景点玩玩,或到小镇上转转,有时想上海了,就坐火车走了,更多的时候是书画娱情。”钱云说,新居的各楼层都挂着字画,有山水也有花鸟,都是自己写、画的,而门前精裱的匾额和对联,也是出于老人之手画的。记者细细欣赏,老人的字虽略显功底不足,不过挺有精气神韵的。

  “我们相处融洽,从来没有红过脸,现在老人身体硬朗,他爱怎么玩就怎么玩。”江水清说,钱云是个闲不住的人,总要找些活来干干,门前的空地种上各种花草,成了一个像模像样的庭院,前两年还雇人在三里外的荒山上开出四亩地,种上了石榴。到了采摘橘子农忙季节,钱云常买了好菜,做了好饭,成了家里的“贤内助”。“老人就像长辈,我有搓麻将的爱好,要来点钱,老人总劝阻,讲利弊,我现在就戒了。”

  12月5日,记者致电钱云的外甥女、侄子等上海亲戚,他们说:“我们为老人有这样幸福的晚年感到高兴,也深深感谢江水清夫妇的朴实和真诚。” (1010401)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