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商业传奇往往这样炼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0日08:07 南方日报

  小说

  文/吴晓波

  这是《不得往生》中的一个虚构场景:

  草莽起家的许半夏一开始以收废铁为生,在完成小小的积累之后,她决定冒一次险,她选择了从俄罗斯倒卖钢铁。但是在半路上她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交易时间长,资金链断裂,税务机关为难……

  这个场景常让我想起中国企业史上的一个真实人物——牟其中。1991年,50岁的牟其中在进过两次监狱后,做起了投机贸易,他也选定了俄罗斯作为贸易对象,不同的是牟其中决定倒卖罐头……这两个近乎相似的故事结局也基本雷同,牟其中最终演绎了中国商业史上著名的“罐头换飞机”传奇,并由此开始了他的“南德神话”;而在这部《不得往生》的小说里,主人公许半夏在经过焦急的等待后,赶上了原材料暴涨的好运,也由此真正奠定了事业的起点。

  我不知道作者在写作这部商业小说时,是否参照了历史上的这个传奇,但可以肯定的是,对中国商业史的熟识,使得在读这部小说时,常常有点阅读历史的味道。(作者阿耐20世纪90年代初弃政入商,经商数年,现为某500强公司总经理。2003年以多年商场经历和个人感悟为蓝本开始创作,以真实的经历完成这部小说。)

  中国自从1978年以后,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历程。尽管改革至今不到30年时间,但个中的戏剧性和丰富性却远超过欧美百年的历史。有经济学家曾打过这样一个比喻:中国的改革仿佛是一片原始森林,国有企业是那些最上层的巨树,他们最先享受到阳光和雨水;而外资企业是一群飞鸟,他们以外来者的身份参与这里的竞争,他们可以享受到比阳光和雨水更多的自由;而民营企业则是大树底下的灌木和杂草,这里阴暗、潮湿,腐尸遍野,即使你拼命生长,也不一定能见到阳光。

  这个比喻形象地说出了像小说中许半夏这样的创业者所面临的严酷环境。因此在改革过程中,民营企业往往担当着冲击者和破坏者的角色,而演绎的也往往是悲情和别样的传奇。

  如同小说里的情节一样,许半夏为了早期的利益,她会收购偷来的窨井盖,为了建造码头,她自导自演了废油船搁浅的污染事件,为了审批的方便,她经常性的行贿行政官员,她会用女色笼络人心,用挑拨离间来争取合作机会,用偷税漏税来提高自己的利润……对她来说,凡是一切可以为自己争得利益的机会,不管合法还是非法,她都会无所不用其极……

  也正因为这些经历,即使今天的一切都在朝着更加透明光亮的方向发展,但人们对民营企业家在成长期的那些“不光彩”行为,都还处在一种复杂的态度中。从2003年起,在中国不断蔓延的关于“企业家原罪”的辩论,便是对像许半夏这样的创业者,在那时不择手段地寻求发展的方式的一次集体质问。不过戏剧性的是,这样一个问题在中国主流学者层面也始终没有形成统一意见,主张清算和主张特赦的专家各执己见,莫衷一是。

  事实上,我更愿意以一种历史的角度来看待过去。美国人在19世纪中叶至末叶,尤其是围绕“伊利铁路股票”的资本之争中,当时的企业界与政府勾结,也同样经历了灰色的历史。但在这段历史之后,美国便进入了最辉煌的时期,它的华尔街正式代替英国伦敦,成为全球金融的中心。

  或许一切的商业都将经历这样的过程,而传奇也往往这样炼成。

  《不得往生》阿耐著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