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高山上绽开幸福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0日08:37 红网-湖南日报

  本报记者张新国

  “如今,我们走的是宽敞的水泥路,喝的是清洁的自来水,烧的是卫生便利的沼气,真想不到我们这样的高寒贫困山区也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初冬,记者走进双牌县麻江乡荷叶塘村,听到的是村民舒心的笑语,看到的是车来人往、机声隆隆的热闹场面:4.5米宽的村主干道硬化刚刚竣工,3条连接自然村的水泥道又拉开了战幕;一广东老板的投资项目

,也紧锣密鼓破土动了工。

  荷叶塘距双牌县城93公里,是一个典型的边远山区贫困村。“住土房,喝黄汤(泥浆水),十年九年旱,有女莫嫁荷叶塘。”这句流传在当地的民谣,是该村贫困状况的真实写照。到2004年,全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600元。2005年,省高院建整扶贫工作组来到这里驻点扶贫,翻开了荷叶塘新农村建设的崭新一页。

  村里几口原始水井和几条引水沟,是村里人畜饮水的主要水源。水井大都地势低洼,水源质量差,干旱季节水少,用的人一多便变成浑浊,下雨时,泥沙直往井里灌,群众曾多方奔走求助都无功而终。解决村民饮水难,自然成了工作组的首要任务。工作组会同村支两委成员爬遍了全村可能提供水源的山山岭岭,最终寻找到比较稳定的水源,并从水利部门请来技术人员一起研究水管线路,预算资金。该项目自2005年7月开始实施,当年年底完工,供水覆盖近9平方公里。目前全村所有农户已全部用上了安全放心的自来水,结束了世世代代“喝黄汤”历史。同时,工作组组织村民投工修复水利设施,历经4个月艰苦奋战,对所有山塘和水渠都进行了防渗处理,使500多亩“望天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丰产田。

  这个村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开通了简易公路,但苦于资金缺乏,道路弯曲狭窄,长期无人养护,路面坑坑洼洼,只能供小型农用车辆和板车通行。工作组积极到省、市、县三级规划和交通部门跑项目、跑资金,督促村支两委成员及村民搞好公路硬化前的加固整修工作。经过多方努力,先后争取到公路建设资金70余万元,使2.5公里的村级公路主干线全部按4.5米宽的路面标准在两个月之内硬化完工,成为全县第一条高标准村级公路。基础设施改善后,不仅带动了本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很快引来了外地客商。目前已有两家广东老板在村里投资办厂,工厂建成后,每年可为当地解决100名以上剩余劳动力就业。

  组织群众发展优势产业,拓宽致富门路,是工作组的重中之重。他们根据该村家家户户有养牛和养殖“禾花鱼”的传统,组织力量进行市场调查,发现养牛和发展“禾花鱼”的市场潜力很大。于是,工作组带领村民前往广西“禾花鱼”养殖基地学习考察,回村后,又认真指导督促养殖户对田间进行科学布局,合理规划,并推选专人进行技术指导。全村形成了“有田有水必有鱼”的良好局面,年养殖“禾花鱼”达到500余亩,产鱼1.2万公斤,仅此一项村民年人均增收200元。他们还引进永州泰来公司为后盾单位,发动群众养殖肉牛,出资扶持养殖大户,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在村内建起了肉牛养殖基地,迄今,全村已累计出栏肉牛500头,年增收入在30万元以上。

  此外,村里还修起了美观漂亮的办公楼,建起了村级图书室,有20多户村民用上了沼气。说起这些惊人的变化,村民总是赞不绝口,称赞省高院建整扶贫工作组为他们播下的致富种子,如今已在高山上绽放出幸福的花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