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新就业一族不善交往,可能是儿时被照顾过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0日15:08 新华网

  外语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小张被她所在公司分配到外联部门工作,然而在与客户见面时,她总是不知道该怎样主动开始一个话题,甚至当对方主动与她握手时,她都不敢伸出手,最后公司只好让她改做内勤工作。

  长春市心理医院首席专家、市心理卫生研究所所长郑晓华教授指出,交往能力较弱、无法顺利跨越交往障碍是目前新就业一族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来我们这里进行心理咨询的人,20%是因为在人际交往方面遇到了问题,这其中又有三成以上是步入社会不久的年轻人。”郑教授说,这些年轻人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往往因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和角色,而出现了不会与人交往、不敢与人交往等问题。

  年轻人怎样顺利融入新环境?郑晓华教授提出,尊重、接纳别人是实现良好交往的基础,适应新环境最好的方法就是积极参与。当然,展现自己的同时也要给其他人同样的机会,这样可以避免因过于张扬而引起他人嫉妒,遇到这种尴尬时,不怕自我解嘲,适度幽默,活跃气氛。

  此外,交往中要有勇气说“不”,恰当表达自己的体验,同时关心他人的感受,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压抑自己的情绪,也可以避免给他人造成错觉。

  郑晓华分析说,目前大学毕业生交往能力差的根本原因,是成长过程中缺少社会化的培养。他说,从孩子5岁开始,家长就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但现在,一些家长对孩子“照顾”过度,而且只关心其学习成绩,使孩子们从小就缺少与同龄人交朋友、一起玩耍的机会,缺乏“交往训练”。还有些家长很少让孩子像小主人一样在家里接待客人,甚至当着客人面贬低孩子。这些做法会阻碍孩子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交往能力的提高。

  美国对儿童社会化培养提出的标准为:“当孩子5岁时,能持续交一个朋友在半年以上,且无话不说,能共同分享快乐与痛苦;在没有任何利益的前提下能主动助人;当自己无意中被别人伤害时能保证不向家长或老师告状;当无意中损坏东西时能主动认错;当他人取得成功时能主动祝贺,当他人遇到困难时能主动问候。”郑教授认为,虽然中国和美国的文化背景、教育环境不同,但这个标准对中国的孩子同样适用。 (康磊)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