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山,还是那座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11:15 重庆晚报

  这是重庆2006年一个平凡的秋日。大旱之后,我们出行的路上不时可见那些枯黄的树,经过秋雨的滋润开始隐约地泛绿,其顽强的生命力让人赞叹。重庆市人大的专题调研组经过数小时的车程,来到渝东南的石柱土家族自治区的临溪镇,就县校合作科技下乡进行实地考察。

  我们来到有桑蚕传统的前进村。这个位于大山之中的村落以它桃源般的宁静与安详

迎接我们,绿油油的田野间,一条条蜿蜒洁净的水泥路连接着一户户的农家小院,小院里的木楼上悬挂着一串串金灿灿的玉米棒。举着相机拍下这些景致时,从院里出来一位面色红润的胖大嫂,她笑嘻嘻说,“这有啥拍头?多的是!”我们就开玩笑,“是你的玉米长得太壮了呵,你喂了什么长这么壮?”“是科技呗,还有什么能让庄稼长这么好?”这句话乍一听很容易感觉是“作秀”,可是,说这话的胖大嫂就在你面前自然而然胸无城府地望着你,可能“作秀”是什么她都不明白。

  走出小院,绿枝摇曳的桑园清新扑面,一棵棵桑树像一把把绿色的伞,桑枝婀娜,桑叶繁茂,完全不是记忆里的桑树模样。村里的蚕农告诉我,他们栽种的是“农桑12号”,是在西南大学的专家指导下宽行密植的新品种,当年育苗,当年养蚕,高效高产,省时省力。有风拂过,桑枝轻扬,仿佛轻松抹去了今夏大旱的痕迹。是科技之水浇灌出的葱茏吗?科技致富的观念真的已灌注到这些山里人心中了吗?

  我们来到蚕农哈连英的蚕房。这是一个头上扎着两个小马尾的中年妇女,眼睛很大,穿着家常的灰扑扑的棉毛衫,可能没想到家里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她牵着自己的衣角有点局促。“养了几季蚕呵?有困难吗?收入怎么样?有赚头没有?”调研组的这些问题很快让她松弛下来,她掰着手指告诉我们,她家曾是村里的特困户,过去只养了0.75张蚕,收入只有三四百元。今年在西南大学的专家指导下,养了7.5张蚕,收入增加了近10倍。还种了一亩地的桑园,桑园里种的草还喂了30只兔,收入也有两千多,还有猪呢!她越说越兴奋,当有人问她是一个人养还是几个人养的时候,她脱口而出的是“还有先生!”大家有点愣,她又补充一句:“当家人!”蚕房里便飘荡出轻松而惬意的笑声。

  后来在另一户农家小院的院坝里座谈的时候,我们发现她换了一件大红色的薄毛衣,要不是她头上那两个高高翘着的“马尾巴”,差点没对上号来。这红色的衣衫,是否昭示着她和她“先生”的生活会一天比一天红火呢?(上)琳子

  网络编辑:王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