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以民间互助避免留守家庭惨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11:27 云网

  这是一幕让人心寒的“留守家庭”惨剧:在安徽宿松县华阳河农场五场10队移民新村,一位留守母亲因常年有病猝死床上,2岁的留守儿子被困身亡!(昨日《安徽商报》)这样的场景令人不堪回首:“母亲死后,无人照料的两岁小孩,爬到门边去开门,无奈打不开。孩子连饿带冻离开了这个世界。”更令人难堪的是,死者周围均有人家,西边还是一家商店,整天有一批打牌的人,人来人往。要不是十多天后,死者丈夫的江苏省老家来人远道而来看望孩子,这一对母子的死讯却还不会被发现。而这十多天里,死者的家里彻夜亮着灯光!

  凄惨悲凉的个案虽为典型,但其背后的“老弱病残妇幼”留守问题却普遍存在于当今这个自由流动的社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2005年,中国流动人口约1.2亿,在这些青壮年四处流动进行着现代的“闯关东”“走西口”背后,是我国农村约1亿人口的留守群体,其中,“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分别高达2300万、4700万和1800万。这些人们把青春和汗水献给了城市,却把老弱病残妇幼留给了农村。以留守儿童为例:公安部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被拐卖儿童当中,流动儿童占第一位,留守儿童占第二位。而在2005年湖南洪灾遇难的12名儿童中,11名都是留守儿童。除此之外,还有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伤残病弱群体的问题亟待解决。

  许多流动人口的家庭稳定性面临着严重挑战。这里的家庭稳定性,指的不是婚姻的稳定性,而是人与人之间以家庭的方式结成最小也是最稳固最安全联合体,从而最大限度地共同抵抗各种外界和内部风险的稳定性。

  人与人之间互相支撑而存在的关系被打破,个人(包括外出打工人员)抵御风险的能力大大降低。

  这是全社会共同面临的巨大风险,不是一个具体的人、具体的家庭单独面临的风险。为了共同抵抗和降低这个风险,一方面,我们必须从制度上全面落实流动人口的各项公民权利,以最大努力确保家庭不因人口的流动而被“分拆”。另一方面,面对已经迫在眉睫的留守“老弱病残妇幼”问题,应该由政府牵头,在最基层成立各种各样的民间互助组织,及时全面掌握留守“老弱病残妇幼”问题,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互助访问,最大限度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论在农村还是城市,“老弱病残妇幼”无人过问的情形,应视为文明社会的耻辱。

  不久前,由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全国妇联等12个部门共同组成的农村留守儿童专题工作组已在北京成立,相关人士指出,要通过制定法律、政策和制度,来保障这些孩子能够与家长在一起(《新京报》11月7日)。安徽宿松县的这个悲剧表明,将留守“老弱病残妇幼”问题乃至许多家庭被迫“分散”的问题全面纳入解决日程,刻不容缓。

  □童大焕(北京媒体从业者)

  责任编辑:一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