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湖南“为民医生事件”改变他们的命运(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11:35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湖南“为民医生事件”改变他们的命运(图)

  胡卫民当事人近况

  胡卫民,娄底市中心医院医生,目前已升任该院心血管中心主任,欲致力于娄底市社区医疗事业。

  杨志毅,原娄底市中心医院院长,后调任娄底市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上月初因涉嫌受贿280万元被检察机关控制,11月3日凌晨在4名检察官眼皮底下潜逃。

  刘雍凡,原娄底市中心医院纪委书记,曾在央视《新闻调查》栏目中宣称胡卫民反映问题属实,并说自己在电视上说了“一个共产党员,一个纪委书记该说的话”,后调任娄底市卫校副校长。

  葛诚,原娄底市政府督查室主任,在负责接待省调查组期间,到被调查单位娄底市中心医院违规报账10443元而被处以党内警告处分,并调任娄底市粮食局副局长。

  新闻背景

  发生在湖南娄底市中心医院的“为民医生”事件,曾被媒体称为“中国现行医疗体制弊病的一个典型样本”。2005年8月,随着事件中的焦点人物之一———院长杨志毅调任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以及一系列非常规的人事变动后,事件渐渐平息。

  上月初,事情陡起波澜。一名医疗公司负责人在接受检察机关调查时,交代曾向杨志毅行贿280万元。很快,杨被娄底市检察院控制。然而,11月3日凌晨,在8名检察官负责审讯和看守之下,杨志毅潜逃,为此事再添诡谲。

  当年沸沸扬扬的“为民医生”事件,发生在中国近20年来磕磕绊绊的医疗改革最混乱无序的年头。疯狂追逐经济效益,医德方向迷失,药价越来越高,医患之间势如水火,是这段时期最鲜明的历史标签。其间又掺杂了官场权力倾轧,个人利益纠葛。医疗腐败汇聚成社会矛盾的焦点。

  2005年7月28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终于做出评价报告称“医改基本不成功”,中国医疗改革再次站在了十字路口。

  2006年11月4日,记者再赴湖南娄底,记录那些遭遇“不成功”的医改,并被改变命运的人。

  受贿院长离奇潜逃

  11月2日晚,娄底、涟源两市检察院8名检察官负责审讯和看守重大受贿嫌疑人杨志毅。审讯至3日凌晨4点,疲惫不堪的检察官们决定分成两组,每组4人,轮流看守杨。当日早晨,前来换班的4个人赶到办案地点时,发现负责看守的4名检察官都在酣然大睡,杨不见了踪影。

  消息迅即被掩盖。因“为民医生”事件频频曝光的娄底市,在此期间,灵通人士们听到的再也没有新闻。

  就在杨逃走的这天黄昏,胡卫民尚揣着“杨志毅终于被抓的消息”,骑着灰色的沾满尘土的摩托车去见朋友。当他冲出医院大门时,碰到了红绿灯。这样静默的时间大概过了10秒。他显得有些焦躁。

  围绕着“医疗腐败”、“潜规则”等声名鹊起的这栋大楼——娄底市中心医院——矗立在路边迷离的夜色中。

  一个医生的辞职

  2004年12月16日,《光明日报》报道湖南娄底市中心医院医生胡卫民因无法容忍所在医院医疗腐败,愤然辞职。随后,在媒体的深挖推进中,此事成为中国现行医疗体制弊病的一个典型样本。国务院、中纪委和湖南省政府均发出调查批示。

  胡卫民在辞职信中称该院院长杨志毅公开推行医疗腐败。然而,在2005年2月4日,他所举报的“问题院长”,在试用三年后,被“突击”转正,再次引起争论。其间,媒体又接连曝光了中心医院为省调查组报销10443元接待费的丑闻。

  仅仅过了6个月,“为民医生”事件在政府的干预下得以暂时平息:杨志毅被调任娄底市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胡卫民继续留在医院,由心脑血管科室副主任转为正主任,重新配置了两个助手。

  随着最后两个人——医院纪委书记刘雍凡,曾在央视《新闻调查》栏目中宣称胡卫民反映问题属实,被调任娄底卫校副校长;负责接待省调查组的娄底市政府督查室主任葛诚,被处以党内警告处分,并被调任粮食局副局长——的非常规调动,局面变得和谐起来。

  对于“各打50大板,皆大欢喜”的结局,原娄底市纪委书记赵协卿解释说,“调走杨志毅,是出于社会压力,而对刘雍凡的处理,本属于医院内部问题,经刘在媒体一闹,却是沸沸扬扬天下皆知,市里意见很大。”

  被蒙在鼓里的庆祝

  11月3日傍晚,胡卫民骑车沿娄底市中心医院围墙一路驰骋去和现在的身份是卫校副校长的刘雍凡会面时,墙内的世界冷冷清清,仿佛什么也没发生过。

  这天晚上,两个昔日的同事,事件的当事人,一直聊到凌晨。此时,他们还不知道杨志毅逃跑的消息。他们是娄底新化县老乡,共事时并无多大交情,直到中央台记者杨春找到刘雍凡,他才在电视上说了“一个共产党员,一个纪委书记该说的话”。

  在杨被调离中心医院4个月后,刘雍凡亦接到调令。他对在医院迫切需要整改的关键时刻把他调离,无法释怀,直到现在,中心医院新任党委书记开始实施新政,纪委书记一职仍然空缺。他的一位朋友说,“把维护正义,反对腐败的人调离,这不公平。”

  两个年轻医生的医途

  1985年,在胡卫民从衡阳医学院毕业时,他的同龄人——医疗专业学生杨志毅从湖南医学院毕业。

  这一年,是中国的医改元年,肇始于1979年的医改,直到那时才真正全面铺开。

  两个踌躇满志的年轻人分别从娄底市中心医院和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进入医疗界,踏上了他们充满幻想的人生之旅。

  1998年,当胡卫民深刻认识到“老百姓看不起病的深层原因,是健康知识的淡薄,等到重病再看医生为时已晚”,并开始了他第一个心血管义务咨询门诊时,远在怀化的杨志毅决定弃医从政。两个站在同一起跑线的年轻人终于分道扬镳,在各自的人生信条引领下,他们越走越远。

  但胡卫民的路越走越难,似乎钻进了一条死胡同。1999年,胡为民搞免费诊疗,义务咨询,下社区科普、服务,在心脑血管病防治领域声名鹊起,但在医院内部,他的科普宣传被看做是“好出风头”,免费诊疗被认为“抢走了其他科室的病人”。院领导欲将他从内科急诊调入心血管病房,遭到该病房负责人陈炳华的强烈抵制。在此后的争执中,陈炳华一脚将胡下身踢伤,据称这一脚使胡外伤后阳痿,至今一直不能恢复性功能。

  厄运不只这些,自2001年12月18日起,他的心脑血管病专科门诊牌子先后16次被砸掉。2003年3月20日清晨6点,胡卫民和助手在办公室蹲守,终于将砸牌子的人当场抓住,报告医院,却没有任何处理结果。

  作为医疗工作者,胡开始反省济世医德的变质并身体力行宣传科普,却发现和同事之间的隔阂日渐拉宽;而杨则奔走在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病房和院长办公室之间,积极挖掘他的第一桶政治佣金。

  杨对政治的偏好以及运筹帷幄的才能这时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两年后,他如愿以偿脱离了临床病室,进入科教科当科员,之后跻身医务科长。政治斗争所呈现的复杂性,对于这个富于冒险精神的年轻人来说,是种如鱼得水的历练,伴随着一点点好运,仕途越发轻车熟路。

  2001年11月,在娄底市委组织部面向全省公开招聘医院院长时,杨已经是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助理。

  负责招聘的原娄底市委副书记冯长根评价说,“杨是个有魄力有才能的领导,他的笔试和面试成绩均是第一名。”这个说法招致了强烈抵触,在娄底市中心医院,有人找到了那场考试笔试和面试的第一名考生——现任院长肖杨。当时他仅仅是医院的科级干部,“当时有6个人参加考试,杨志毅只有演讲好像是第一名。”肖杨回忆说。

  杨在施政纲领中提出“经济效益当先”,与此时医改方向“医疗市场化”的总方针不谋而合,他得到了包括冯长根在内的市委领导的赏识。冯认为,“他是个人才。”

  院长和医生的交锋

  杨志毅在他38岁那年,以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助理身份,晋升娄底市中心医院院长。他对即将到来的经济前景有着恢弘的设想,在就职演讲中,他说道,“要在医院的屋顶修建飞机场,让接送危急病人的小型直升机可以直接起降。”

  这在湖南娄底——一个中国中部贫穷地级市,听起来似乎很狂妄,但杨却取得了市委领导的支持和信赖。

  他只身前往娄底,住进了医院宿舍,踌躇满志,把中心医院当成一块试验田。从1992年提出向“医疗市场化”进军;2000年卖公立医院的产权改革;甚至到这阶段,干脆“将医疗服务机构视同于一般企业”的“过度市场化的改革”,中国医改所呈现的迷惘和狂热,正是一次曲折转圜的大试验。

  2002年11月,杨志毅试用满一年,这一年的收入比上一年增长了2000万元,但在年底的院内民主测评中,却得到了42%的反对票,胡卫民投了弃权票。娄底市委市政府的领导认为杨志毅一年来业绩还是很突出的,决定延长试用一年。

  2003年1月1日,杨志毅制定的《2003年经济管理方案实施细则》出台——开药、做检查、收治住院病人都与医生个人收入直接挂钩,有种种提成回扣可拿。

  这一年,SARS疫情让中国开始检讨卫生事业。在卫生部内部,“政府主导派”与“市场派”的意见仍不相上下,当时任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的吴明江所阐述的“国退民进”理论,被视为产权改革的号角。

  “我们的分歧逐渐明显了,杨志毅急着要效益,要当院长的政绩,我坚持尽量少让老百姓花钱,这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胡卫民说。

  两个同龄人已经不是第一次相遇时那样相互冀望。杨履新之初,曾十分诚恳地找到胡卫民,在一家茶馆里,他们相谈甚欢。胡对同龄人的第一印象良好,“他是个理想主义者,说话能鼓舞人。我当时在想,这下,我们医院有大希望了。”

  但事实却是,他们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胡卫民仍挤在那间破旧的办公室里,还是二手的586电脑,心脑血管办公室三个人的编制被削减成了一个人,胡卫民只好自己每月花300元聘请了一个助手。

  2003年3月15日,胡卫民被杨志毅调至工会。“你现在的心脑血管门诊只有社会效益,没有经济效益。”杨志毅说。

  6月25日,胡卫民作为湖南省惟一的科普典型上报全国,新华社等20多家媒体对他进行了集体采访,却被杨志毅称为“出风头”、“不务正业”。

  2004年6月,胡卫民突然又被安排到病房从事与心血管防治无关的事务性工作。当年12月6日,他愤然辞职。

  《光明日报》记者唐湘岳闻讯而至,12月16日,一篇《他为何离开这家医院》的报道,引发各大媒体竞相跟踪报道。唐将胡卫民的一封长信以内参的形式上报中央有关领导。国务院副总理、卫生部部长吴仪,时任中纪委书记吴官正很快做了批示。

  2005年1月21日,湖南省政府督查室、湖南省卫生厅组成的调查组到达娄底。其间,医院纪委书记刘雍凡找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记者爆料说,胡卫民反映的事实,基本属实。医院确实存在开单提成、药品价格虚高,违规采购的问题,而且比较突出。

  省调查组为期5天的忙碌后,调查报告称:娄底中心医院只是发展中存在着一些“小”问题。

  2005年2月4日,3年没有转正的杨志毅被突击转正。他的业绩在于:医院收入从2002年的8021万;到2003年的9042万;2004年,高达1个多亿。

  与之对应的是,2004年11月16日,湖南省卫生厅关于全省卫生系统纠风专项治理检查情况通报中,娄底市中心医院病人满意度和医院建设为全省倒数第一,综合评议和乱收费为全省倒数第二。

  2005年8月19日,杨志毅调离娄底市中心医院;2006年春节过后,刘雍凡也被调离医院,任娄底卫校副校长。

  “背黑锅”的督查室主任

  胡卫民越发孤独,他承认“阶段性失败了”。然而,一个月后,媒体披露:省调查组在娄底工作期间,负责接待工作的娄底市政府督查室主任葛诚、副主任刘伟群竟然到被调查单位———娄底市中心医院违规报账10443元。此事再掀波澜。3月30日,葛诚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并调离市政府督查室。

  在葛诚将近1/3的生命里,都在为领导做着一件事:畅通关系。他忠心耿耿,以为组织会妥善安排,但最后“终于明白了,我被他们遗忘了,这个黑锅我将一直背到死去”。

  粮食局副局长葛诚今年53岁,还有6个年头便正式退休。在最近一次“党员干部民主生活会”上,他说,“认真反思过去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深刻教训,曾为上级部门承担过工作中不应承担的责任。”

  曾经,在他将近1/3的生命里,都在为娄底市政府领导做着一件事:畅通关系。从一般科员到督查室主任,“忠心耿耿,兢兢业业”。不出意外,几年后,跟大多数官员一样,他可以领到一笔不菲的退休金,获得体面的声誉,安享晚年。

  “为民医生”事件打破了他的人生规划。他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并被调离督查室。现在,他坐在粮食局副局长的椅子上,以近乎委屈的口吻作为开场白:“我连胡卫民和杨志毅是谁都不认识,我的职责只是负责接待省调查组。”

  处境尴尬构成了他对前半生工作性质的反思。他忠于所服务的组织和体系,毋宁说是忠于领导个人而非工作本身。

  最初,葛诚以为,自己忠心耿耿,组织会妥善安排。但没过多久,他被调到最清闲的单位——市粮食局。由于受到处分,葛诚在2005年底的年终考核不称职,因而减少了一年工龄。要命的是,在最近的这次工资改革中,恰好是这一年工龄,让他少了一个级别,意味着此后每个月,他都将比别人少61元钱。

  “我爱人下岗了,女儿去年大学毕业,中文专业,到现在还没找到工作,今后,每个月又要少我61块工资。”最重要的是,他前半生攒起的清誉毁于一旦。葛诚在调离岗位时曾跟市委组织部长长谈了两个多小时,“他完全不知道所有情况,他们只认定我受过处分,有污点。”葛诚沮丧地说。

  他的办公室里除了一张桌子和一只柜子,索然无物。他从柜子里拿出三本荣誉证书,分别是2003~2005年省政府督查室颁发的“年度先进个人奖状”,最后一本是在他领到处分1个月后颁发的。他捏在手上,无可奈何地看着,“很讽刺,是吧?”

  在背后那面墙上,贴着一幅字画,上面写着“知恩报恩”。这是葛诚调职后,一位书法家朋友送给他的,作为自勉,曾伴随他度过了人生中最黑暗的时期。现在,他坐在下面,久久端详着这四个字,“我终于明白了,我被他们遗忘了,这个黑锅我将一直背到死去。”

  “黑名单”上的纪委书记

  他在电视上说了“一个共产党员,一个纪委书记该说的话”,但在领导眼中他“在《新闻调查》上口无遮拦,闹得全国皆知,难平民愤”,必须离开医院。

  当刘雍凡对着中央电视台的镜头说话时,他就被划入胡卫民的总后台,列入三个要搞垮医院的黑名单之一。

  今年10月,娄底市检察院在办案时查出,长沙一家医疗设备推销公司负责人罗某涉嫌向娄底市中心医院领导行贿,他交代给杨志毅送了280多万元。10月30日,调任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的杨志毅被检察机关强制带走。同时被带走的还有中心医院两名负责基建和采购的副院长。4天后,惟独杨在4名检察官的眼皮底下逃走。

  根据检察机关和纪检机关的规定,看守人的过程中绝对不允许睡觉,更何况是一个有重大受贿的嫌疑犯——娄底市检察院自建院以来承办的受贿200万元以上的案件据了解寥寥无几。

  杨所涉及的问题,早在2003年就出现端倪。SARS过后,娄底市上报全省抗非典先进个人名单,惟有他的名字被检察院反贪局以“此人涉及经济问题”的批示划掉。那是杨志毅被延长试用的第一年,但到了年底,对杨的民主测评却被取消了。

  2001年11月,杨志毅到医院报到,2002年春节过后不久,他召开了班子会议,他在会上第一次提出“开单提成,加大力度,鼓励病人住院”。譬如,医生介绍一个病人住院,提成20元,所在科室得5元,个人得15元。以此刺激效益。

  轮到刘雍凡发言,他说,“开单提成,从卫生部到省厅,再到中纪委,一直都是禁区,现在不是要加大提成,而是明令禁止,对此,我个人表示反对。”

  “那你走吧,走吧。”杨志毅指着刘雍凡的鼻子吼道。在这之后,医院设备采购,基建工程,以及药品采购,纪委书记刘雍凡均被排斥在外。

  2003年11月21日,湖南省有关方面转给刘雍凡一封署名寇学霖的举报信,信中称娄底市中心医院收受广东惠州一制药厂医药代表1万~2万元的开发费和每盒药品4元的回扣,并附有原始CD录音。

  刘雍凡找到杨志毅,却被杨当面撕毁。自此,娄底市中心医院再也没有纪检的监督。

  刘雍凡向市委、市纪委领导汇报情况,依然没有改观。当《新闻调查》记者杨春到达娄底,杨志毅避而不见时,刘雍凡终于站到了镜头前。

  然而,仅仅过了几天,便传来了杨志毅被突击转正的消息。这让刘雍凡浑身冰冷。他认为,作为纪委书记,实行监督权力,始终没有错的。

  就在他绝望之际,葛诚拿着省调查组报销的发票到市中心医院报销,这无疑是根救命稻草。很快,强大的舆论阴云再次压在娄底上空,2005年8月19日,杨志毅被调离。

  娄底市委在调离杨的时候,有个附议:“刘雍凡也必须离开医院,本属于医院内部问题,刘却在《新闻调查》上口无遮拦,闹得全国皆知,难平民愤。”2006年春节前,刘雍凡接到了调令,过完年,刘雍凡离开医院,到娄底卫校上任。

  “没有监督和约束的权力必生腐败,”当天晚上,刘雍凡用这句话总结了杨志毅的教训。

  “为民医生”的明天

  消息到来的那天傍晚,胡卫民承认自己有些亢奋,他把摩托车开得比往常快了几个挡位,一路狂飙。

  长时间以来,他一直被外界看做斗士,一个孤身与医疗腐败做斗争,一个揭露潜规则的医生。在媒体为他的画像中,他有一张愁眉紧锁,忧心忡忡的脸,实际上,他的确有6个年头没有开怀笑过。2003年他与妻子离婚;最近又把孩子也送到了她身边;父亲去世时,他尚处在迷茫之中,弥留之际,老人瞅着一脸愁云的儿子,只说了两个字——“坚持”。

  “一想到那些事情就头疼。”作为医生,他常为自己开一些镇定剂、止痛药,“几乎没有睡过安稳觉。”

  现在,杨志毅被抓了。并且,有人“在公安局内部网上看到了通缉令,杨志毅逃走了,公安局悬赏5万元。”胡卫民明显感到,这段时间,又有同事主动跟他打招呼了,“肯定跟这消息有关。”

  当天晚上,胡卫民本以为可以安稳地睡上一觉,但他还是失眠了。清晨,他接到中央电视台记者的电话说,他们已经到了娄底。

  媒体再度找到了他,半年前,他对前来采访的《新京报》记者说,“老百姓看病依旧贵。”他再度萌生退意。

  这让医院新任党委书记李文莲感到惊讶,“胡卫民是一位充满理想主义的人,也是一位有水平的医生,医院已经把他升任心血管中心主任,并派了两个助手,这是对他的肯定和支持,我曾跟他说,‘卫民,你要回归到医生这个角色上来,以后少跟媒体接触,这会给你和同事带来隔阂。’但他没有做到。他有很多想法,但都没有具体规划。”

  胡卫民说他想做的是社区医疗,只有这样才能使老百姓真正受惠。2005年,中国医改风云突变,7月28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评价报告称“医改基本不成功”。医疗改革再次站在了十字路口。2006年9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11个有关部委组成的医疗体制改革协调小组已经成立,并已开始运作,如果不出意外,医改大方案今年底或明年初即可出台。“而社区医疗,是新一轮医改的重头戏。”

  胡卫民自告奋勇担当娄底社区医疗的先锋,但市卫生局的讨论稿已是第六遍了,还是没有具体方案。

  如今,胡卫民走在医院门前的十字路口,依旧茫然,在等待红绿灯的时间里,他又想到了跟他一同踏进社会的同龄人,在逃亡的路上,他的命运会怎样呢?“实际上,他也是个有理想和干劲的人。”

  作为中国医改途中茫然而激进的改革派,杨志毅带给医院的改变依然可见,他将医院仅有的“大内科和大外科”规划完善成现在的10多类科室;在他手头建立起的医疗大楼沿用至今;同样,他也用特别的方式,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三甲医院,全国皆知。

  在他之后,娄底市中心医院实行了书记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当年,他极力倡导“开单提成,医药拿回扣”,如今,医院随处可见“谢绝医药代表入内”的告示。据《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