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华书局打造“皓首学术随笔”品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15:14 人民网

  人民网12月11日讯中华书局为打造并力推“皓首学术随笔”品牌,于12月7日上午召开了“皓首学术随笔座谈会”。文史学界泰斗来新夏、戴逸、冯其庸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刘梦溪先生、著名藏书家韦力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张梦阳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杨玉圣教授、《光明日报》资深记者、著名作家韩小蕙女士等出席了会议。

  中华书局总编辑李岩阐述了“皓首学术随笔”这套丛书的编辑思路及深远意义,以及更进一步的打算。即在得到业界、学界认可的前提下,中华书局还计划将一些海外汉学名家的著作收罗进来,纳入出版计划。另外还设想让海外汉学名家帮忙宣传推介,这样在海内外学者的共同扶持下,争取将这套学术随笔打造成品牌。

  本套丛书的首倡者来新夏先生,诙谐地将“皓首学术随笔”的亮点总结为“八个老头”,并对以后的选目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如,可以把冯其庸先生探险之旅专做一本,配以图文,让人耳目一新。戴逸先生充分肯定了学术随笔这种形式,认为它与学术论文和专著相比,是不经意之间写出的人生感悟、学术认知,以及对古今中外各种现象的体会,范围更广,文章也更生动。读随笔如同与作者话家常,在轻松随意之间可以获得有趣的知识。

  冯其庸先生则希望借“皓首学术随笔”这套丛书的出版,在学术界开一个比较好的风气,一改这几十年来重视长篇大论的作风。

  刘梦溪先生则指出,这套书的价值就在于“皓首”这两个字。“皓首”两个字是一种学问的象征,陈寅恪先生在抗战时期给杨树达先生写的序中说:“白发者国老之象征,浮名者儒宗所应具。”在陈先生的笔下,一扫以往诗作中的凄凉悲戚之感。老辈硕学是学问的象征,在文化和学术的传承中是一种象征,也是一座桥梁。一些活着的老辈硕学,站在大众的面前,会起到一种典范意义。刘先生还对每个作者做了精彩独到的点评。

  与会的其他学者和专家从各个层面对这套书的意义做了肯定,并由衷希望这套书还要继续做下去。正如杨玉圣先生所言,“这八位先生是民国留给我们的最后的宝贝,他们中西学兼通,是我们当代学人的榜样。中华书局出版这套书是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把前辈和晚辈、书斋和社会关怀、中华书局和读者大众联系到了一起。"

  与会的专家学者对中华书局目前的出版方针予以充分肯定,认为在目前商业氛围如此之浓的出版环境下,中华书局能够静下心来出版这种服务学术,弘扬传统的好书,真是功莫大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