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草编王国衍生“炕头经济”平度1.3万农民受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16:07 人民网

  在山东省平度市新河镇仿佛置身于一个草编工艺品的“王国”,沿路而立的草编工艺品企业比比皆是,草编加工点遍布乡村,巧夺天工的草编工艺品令人爱不释手。

  三个“全国之最”是目前新河镇草编工艺品产业发展最有力的印证:草编工艺品生产加工总量全国最大,去年,工艺品出口交货值近3亿元;机钉针数量全国最大,全镇拥有机钉针设备1200多套;从业人员总量和比重全国最大,全镇从事草编加工产业的人员达到1.3

万人,占全镇总人口的60%以上。

  从“帽庄”到“中国工艺品之乡”

  平度市新河镇草编生产历史悠久,据当地老人讲,100多年前,为了养家糊口,一些家庭妇女开始用各类杂草编成生活用品出卖,当时其“代表作”便是农村常用的草帽,以该镇龙湾姜家村等10余个村庄为中心,逐渐形成了以销售草帽为主的集市,被称为“帽庄”。

  改革开放以来,新河镇草编工艺品市场逐渐形成气候,由秋冬季加工为主发展到常年加工,几乎所有的家庭主妇都从事草编加工,产品由原来单一的草编产品发展到草、柳、木制、机绣、机钉及其他天然纤维工艺品等多个系列4000多个品种,加工规模日益膨胀,业内曾有“全国草编看山东,山东草编看新河”的说法。目前,全镇草编工艺品出口生产企业发展到46家,有11家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草编工艺品90%以上远销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企业引领千家万户创市场

  今年春季广交会上,平度市新河镇240多人的“交易团”成为广交会的一大亮点。据新河镇党委书记栾庆晓介绍,今年新河镇参加广交会的人员除了企业老板、业务员外,还有许多工艺品加工点的农户,参会人员占全镇总人口的1%。“平均每100个新河人中就有1个‘贸易型’的农民”,栾庆晓笑着说。

  新河镇工艺品加工的龙头企业民生工艺品公司的老总姜亦江告诉我们,目前,新河镇的46家草编工艺品加工厂,全都以“公司+农户”的模式进行产业化和集约化经营。它们一头连着国际大市场,一头连着千家万户,形成了一道独特的“产业链风景”。就这样新河镇凭借着1.3万名拥有草编技术的庞大劳动力优势和农村取之不尽的黄草、玉米皮等资源优势,让草编工艺品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黄草,就这样变成了金条。

  富民经济特色凸现

  “不点火、不冒烟,看着电视做草编;不出门、不出院,轻轻松松把钱赚。”这是平度市新河镇农民编着草帽“编”出来的一句顺口溜。草编加工主要程序在加工点和农户,如一名家庭妇女手工编制,按每天加工10个草编篮,每个加工费2.5元计算,每天加工费可收入25元,用机钉工艺编制,每天加工费则在50元左右。去年,全镇工艺品年产值近3亿元,其中1.5亿元是加工费,仅此一项,全镇农民人均增收约2500元。2005年,新河镇人均储蓄余额6612元,高于平度市平均数800多元。草编加工生产让新河农民实现了“生活宽裕”。

  “草编加工不分地点、不分时间、不分男女老少,我们村的剩余劳动力全部实现了就地转移。”新河镇郭刘村支部书记刘同坤告诉我们。在该村大街小巷、房前屋后,到处可见从事草编加工的农民。草编工艺品主要靠手工制作,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了大多数的新河家庭妇女参与其中,特别是为就业渠道狭窄的中老年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形成了名副其实的“妇女经济”、“炕头经济”。据了解,新河镇本地劳动力屡屡出现短缺现象,不仅带动了周边乡镇的劳动力就业,而且莱州、昌邑等地的一些农村也受到新河草编业辐射,据估算,新河镇周边地区参与草编业的劳动力就有3000多人。(宋学春于有升赵培聪)

  (人民网青岛12月11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