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宫川英男记者这样找到了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2日08:00 淄博新闻网

  宫川英男,一个被历史尘封的名字。一个刻在烈士陵园墓碑上的名字。一个让一位执着的淄博人和一名淄博晚报记者苦苦寻觅和深深缅怀的名字。一个因着淄博晚报的报道而根植在读者心中和岁月长河的名字。

  这个名字连接着一段发生在抗日战场上的历史传奇。这段传奇早已随着淄博晚报的生动报道深深刻在读者的心中,而本报记者与这个传奇的背后故事却鲜为人知。

  故事的发生是这样的:那是2005年7月20日,本报记者与一位抗战英雄的后人聊起了天。

  “墓志铭”引出一段抗日传奇

  院子里的树开始一天天落叶,冬天不知不觉地来了,这个冬天对于本报记者和市城建档案馆馆长孙雁鸣女士及宫川英男的家人来说,显得是如此漫长。拿出昨天刚刚由山东理工大学日语老师翻译的那封日本来信,记者的心绪一下子回到了一年前。

  2005年7月15日,记者与当年中共冀鲁豫战场日军工作队队长李洛夫的女儿、市城建档案馆馆长孙雁鸣女士聊天时,她告诉记者正准备给父亲写墓志铭。“父亲是一个抗日战士,他与日本共产党员宫川英男结下生死友谊,并领导一支特殊的抗日武装,在百里津浦特殊的战场上叱咤风云,威震敌胆。”她拿出刚刚草拟的这份墓志铭对记者说:“振霞,帮我修改一下。”

  时值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记者当时刚刚参加完抗日战争烽火行的采访报道,从东北归来。这段话立刻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孙大姐,我想把老人家的这段英雄故事重新挖掘出来。”

  第二天,孙大姐把装有她父亲所有资料的一个大牛皮纸袋交到了记者的手中。第三天,她和她的姐姐再次约见记者,姐妹两人把记忆中关于父亲的故事一一向记者道来。

  父亲是专门做瓦解敌军工作的

  李洛夫是济南长清县宋村人,解放后大部分时间在博山工作和生活,直到2002年因病逝世。

  “那时候我父亲居住在博山立碑山博钢宿舍17号楼,父亲一生简朴,从没提出过什么要求,但每年却必须要出门一次,就是在每年清明节这一天,到济南长清,到安眠在这里的日本共产党员宫川英男墓前看一看,并亲手献上一个花篮。”提起父亲,孙雁鸣眼里满是柔情。

  孙雁鸣父亲的原名叫孟宪州,1942年,他担任济南长清县第六区委书记后,处于对苏联社会主义的向往,便改名为李洛夫,直至其病逝。

  1938年,日本侵略军占领济南后向长清进发。在一天晚上,21岁的李洛夫约了同村几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拿起木棍、锄头,砸死了几个日本鬼子。从此,他走上了抗日道路。1940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2年,担任长清县第六区区委书记,并在1943年,在冀鲁豫军区第一军分区敌工科的领导下,组建了日军工作队,成为瓦解日伪军军心的特殊抗日战士。

  宫川英男成了父亲的战友

  1943年,受日本反战同盟指派,24岁的日本共产党员宫川英男来到中国,当年年底,他在延安中共中央的介绍下,来到济南长清日军工作队,辅助李洛夫从事瓦解日军军心的工作。

  在孙雁鸣父亲的记忆里,24岁的宫川英男显得很文气,个头不高,经常穿一件蓝大褂,戴一顶礼帽,一幅书生模样。在宫川英男来工作队之前,日军工作队的工作主要是针对伪军,宫川来了之后,他们开始改变策略,将工作重心调整到了驻扎在当地的小股日军身上。宫川英男就负责撰写对日传单,并与李洛夫一起到敌军驻地周围投送、散发宣传品,他们的工作范围从长清县境内一直延伸到泰安和济南,并通过宫川英男的内部关系将宣传品秘密带到了鬼子的办公室和宿舍。

  这些宣传品大都是用日文打印的,有日本反战同盟冀鲁豫支部、日本解放联盟晋冀鲁豫支部、在华日人共产主义同盟延安总部等组织编写的《士兵之友》、《兵士的呼声》、《觉醒》等书刊。书刊的内容大都是揭露日本帝国主义者的法西斯暴行,宣传共产党、八路军的政策。针对日军内部官兵之间的矛盾,在宣传品醒目位置上印上“对士兵不许打耳光”、“士兵不是牛马”等宣传口号。还有的印着“家里老少在眼巴巴地盼望着你回去!”“请千万保重身体!”等内容,以动摇日军军心。

  樱花节、五一节及新年等节假日是许多日本兵最想家的日子,李洛夫与宫川英男组织人员为思乡的日兵送去慰问品,思乡厌战的情绪在日军中迅速蔓延。

  万德站日本警备队里有个名叫饭田的伍长,由于想家厌战,对长官不满,得到日军工作队的宣传品后,不但不上缴,反而经常炫耀,结果被关了禁闭。樱花节那天,他从禁闭室里逃出来,带着日本反战同盟印的宣传品向日军工作队投诚。当时,李洛夫问他:“你来投奔八路,不怕被打死吗?”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宣传品来,平静地说:“八路的是朋友,我的不害怕。”

  大搜捕,宫川英男用最后一颗子弹自尽

  日军工作队的强大政治攻势引起了日军的恐慌,他们将李洛夫和宫川英男列为头号恐怖分子进行打击,泰安警务段段长高桥更是秘密布置爪牙,以一架飞机的高价悬赏捉拿李洛夫和宫川英男。

  “那时候,父亲经常身处危险中,每次都能在乡亲们和被我们感化的伪军的帮助下化危为安,但宫川英男就没这么幸运了。”提起当年日军悬赏捉拿李洛夫和宫川英男的事,孙雁鸣眼里笼上一层泪花。

  1945年春天,李洛夫和宫川英男在济南皮家店、界首的工作告一段落后,转移到了官庄。由于极度疲劳,秘密进村后的李洛夫和宫川英男竟一觉睡到了天亮。

  意外就在这时候发生了。

  正当大家睡意正浓时,村长慌慌张张跑来报告,说鬼子已把官庄包围了。李洛夫叫大家把有关文件藏好,然后开始组织突围,但没有成功。无奈之下,他把宫川英男藏在了一个麦秸垛里,然后分头去找地方隐藏。李洛夫被一个老大娘引到一片麻地里藏了起来。

  宫川英男就在那场大搜捕中壮烈牺牲。

  孙雁鸣说,父亲后来经常提起这段往事,一提起来就会泪流满面。那种自然流露出来的战友之间的深情厚谊,让老人在迟暮之年仍深深地为宫川英男感到痛惜。

  敌人进村后,开始用刺刀到处乱捅乱挑,当捅到宫川英男藏身的麦秸垛时,宫川英男英勇地跳了出来,朝鬼子连开数枪,但面对数百倍于自己的鬼子,他最终没有突出重围,在剩下最后一棵子弹时,他毫不迟疑地向自己举起了枪……

  李洛夫亲眼看到了战友的牺牲过程。随后,他在一个大雨如注的漆黑深夜,率队将宫川英男的遗体抢了回来,并在孙家土村为这个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举行了安葬仪式。

  在此期间,孙雁鸣的老母亲还与记者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老人家告诉记者,宫川英男是藏在李洛夫心中一个最大的心结。她经常听到李洛夫在梦话中喊着战友的名字。今年已84岁的她拉着记者的手说:“他爸爸当年因为经常与日本人一起工作,遭到百姓误解,被打聋了左耳。他在一次感冒发烧时,就是宫川英男背着他跑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并治好了病,两人从此结下生死之交。送宫川回家就是他爸爸这辈子最大的心愿。”

  随着孙大姐的讲述,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在记者的采访和调查下被挖掘了出来。7月21日,本报以《宫川:抗日战场上的日本战友》为题独家报道了宫川英男的事迹。

  随后,记者又先后奔赴济南、济南长清、北京等地,对孙雁鸣父亲李洛夫的事迹和他与宫川英男的生死友谊进行调查和采访。2005年9月7日,本报记者又采写了《鲜花献给父亲的日本战友》一文,发表在第二天的淄博晚报上。

  从此,宫川英男的事迹深深印在淄博读者的心中。 (晚报记者董振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