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渴望集体归属感 中国人钟情同学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2日10:41 新华网

  新华网长春12月12日电(记者郎秋红)湖北的王义在3天时间里从湖北武汉到吉林长春赶了一个来回,就是为了参加毕业15周年的同学会。

  由于没有直飞的航班,他有近50个小时的时间是在火车上度过的,跟同学聚在一起的时间不过20多个小时。不过王义认为很值了。

  像王义这样不远千里万里赴同学会的人在中国越来越多。上至六七十岁的老人,下至三四十岁的中年人,每逢黄金周、节假日或者是一些大学的校庆日,都会有各个年龄段、工作在各行各业的校友奔向同学会,寻找在当年的集体中的感觉。

  这些同学会多数以班级或者院系为单位,地点通常都选在母校所在地,由当地的热心同学负责组织和联系。

  2006年是吉林大学建校60周年,在校庆前后的数日里,同学会不计其数。吉林大学所在的长春市几乎所有的宾馆都接待过同学会,吉林大学自己的宾馆里更是人满为患。

  见面时惊喜的尖叫、热烈的拥抱让那些年近不惑的中年人甚至是年过花甲的老人重新焕发了青春。这种场合,什么矜持,什么身份都抛到九霄云外。浓浓的同学之情溢满心中,仿佛又回到了当年。

  他们结伴去参观母校,混迹在食堂里与在校生一起打饭,到昔日的课堂上听恩师讲一堂课,到当年花前月下的地方徘徊,除此之外就是彻夜不眠的长谈。像当年在学校的寝室里一样,几个人挤在一起窃窃私语。

  聚会是美好的,也是短暂的。广州的龚慰参加完两天的同学会离开长春时,和送行的同学们相拥而泣。

  吉林人民出版社社长胡维革说,同学会久聚不散,既是中国文化传统使然,更是中国人渴望集体归属感的一个信号。过去中国人一直生活在组织中、单位中,随着中国改革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从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同学会使人们又回到了集体中,对人的精神是一种极大的抚慰。

  长春市心理卫生研究所所长郑晓华认为,中国人存在集体归属感危机,人们只有在与自己现状无关的同学会这样的群体中才能放松,才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想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