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新版"土地革命" 浙江温岭松建人盐碱地上起宏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2日12:21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杭州12月12日电(记者 柴燕菲)走进浙江温岭市松建村,无法相信自己身在农村。很多描写城市生活的词汇都可以用到它身上。比方说,住宅小区、家用轿车、中心绿地、太阳能路灯、地下管线、多功能办公楼、中心超市、文化俱乐部、一应俱全的现代化设施。

  然而谁会想到,松建村曾是一个在盐碱地上的贫困村。松建村,原名草田村,村民原来被叫做坦人。在当地曾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民谣 “田瓜西瓜九里香,坦人讲话硬梆梆;洪

潮下没起,坦人茅房当马骑……”。解放以前,全村98%以上是茅房,而松建的海塘全部都是泥土堆的,发3次台风,就兴3次洪涝,村民只能爬茅房上随水一直漂到山脚下,茅房曾经是松建村最显著的标志,而姑娘没有人愿意嫁到松建村。

  而今天,在冬日的暖阳下,记者看到,一幢幢别墅式农民住宅拔地而起;文体活动中心,孩子们围着健身器械开心地跑着跳着;别致的老人公寓,老农们晒着太阳,拉着家常……

  从一个一贫如洗的小乡村,发展为交通便利,绿树成荫,生活富足的先进示范基地,是什么给了松建村如此大的转变呢?

  “土地整理和置换”是松建人给记者的答案。

  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 从1998年开始的。那年6月,村支书李庆庭自费到浙农大参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培训班学习。通过参观、学习、讨论、教育,村民在对比中找差距,在学习中转变观念。村两委班子经过多次讨论、研究,认为松建村是一个纯农业村,只有在农业上抓住突破口,着手进行土地整理,大搞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提高规模化生产,把世代务农的村民从田地里解放出来,才能搞好新农村建设,松建人才有出路,才能致富。思路明确后,得到了松门镇党委、政府和上级国土部门的大力支持,松建村被列为温岭市首个省级土地整理试点村。

  通过整治,全村成功拆掉老屋641间,砖窑1支,老庙3座,填平池塘32口,平整土地近700亩,整理衰老果园130多亩。净增耕地面积380多亩,圆满完成了土地整理任务,村里更因此获得了土地指标置换有偿服务费618万元。松建村瞬间从一个穷村变成了富裕村,盐碱地也掏出了黄金来。

  但是,村支部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他们将第一桶金被分成两块,一半用于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一半则被投向到村民最关心的住房问题上。

  李庆庭回忆到,当时由于村民居住分散,加上此前每年4万元的集体经济捉襟见肘,公益事业发展缓慢。到1998年,全村还没通上自来水、没有闭路电视,村民喝的是自然水,走的是羊肠道,住的是祖传屋,全村没有一间新房,大寨屋、石板屋随处可见。没有姑娘愿意嫁到这里。这一年,全村28岁以上的光棍超过40人。为了娶进媳妇,几年间还有105名村民迁到了镇里。

  根据“扩大中心村,缩拼自然村,改造空心村”的工作思路,村里编制了详细的土地整理规划、农业示范园区规划、新型村庄规划,做到“一次规划,分期实施,有序推进,滚动发展”。原来43处住宅点进行全面整理,被确定两处为住宅区,农业区、工业区、居住区、公共设施服务区进行四区分离,自成系统。这也成为后来温岭新农村改造的样板模式。

  同时,温岭市城建部门还精心设计出两间一套的小康型住宅320套。在整个小区建设过程中,村里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拆迁,统一报批,统一设计,统一标高,统一管理。按照一户一宅,先拆后建的原则,把高标准建设和村民实际的承受能力结合起来,建造起了农村小别墅。

  “目前已使65%的村民住进了小康型住宅,预计再过三五年,就能全覆盖了。”李庆庭告诉记者,自2001年以来,松建村共投入6300多万元建成一、二两期小康型住宅150套、300间,150多户农户住进了新房;三期54间小康型住宅即将竣工。

  “农民的住房条件改善了,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成了村里的工作重心。现在我们发展的是效益农业,搞的是规模经营,我们要走出传统农业的老路子,发展新型的生态农业。”李庆庭自信满满。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