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外交部驳斥台湾媒体关于中国政府"金钱外交"言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2日19:56 人民网

  

外交部驳斥台湾媒体关于中国政府"金钱外交"言论

  人民网北京12月12日讯据外交部网站消息,2006年12月12日下午,外交部发言人秦刚主持例行记者会。

  秦刚: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首先发布三条消息:

  应国家主席胡锦涛邀请,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将于12月19日至23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应外交部长李肇星邀请,斯洛伐克共和国外交部长库比什将于12月19日至21日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

  应中国外交部邀请,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前国务部长哈米德和以色列前司法部长贝林将于12月14日至17日率团出席在北京举行的“巴以和平人士研讨会”。李肇星外长将会见巴以代表团成员。中国坚定支持任何有利于中东和平的努力。

  现在请大家开始提问。

  问:关于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此次会谈将持续多久?请介绍具体的会谈和会见安排。

  答:经各方协商,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将于12月18日开始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六方会谈各方团长届时将率团与会。会议将采取多边和双边磋商相结合的方式,就全面落实去年9·19共同声明,实现半岛无核化等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具体会期将视会谈的情况而定,中方对此持开放态度。

  我们希望有关各方能够本着灵活、务实的态度,采取实际行动,争取会谈能够取得积极成果。中方愿同各方继续保持密切沟通与协商,继续为实现半岛的无核化以及东北亚地区的持久和平与稳定发挥积极和建设性作用。

  追问:中方如何定义会谈的成败?换言之,中国期待此次会议取得怎样的进展?

  答:会谈成功与否,应该看会谈是不是有利于朝着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及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迈进。中方将为此发挥自己的作用。有关各方都在共同声明中明确了各自的承诺和责任。中方愿推动各方全面、平衡地落实这一声明。至于会谈能否取得成果,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问:中美朝三方11月会谈时未就何时恢复六方会谈及议题达成一致。现在各方都同意12月18日重启六方会谈,是否意味着美朝已达成了一定的协议?两国立场是否有变化?此次六方会谈的议题是否讨论朝方就美方一揽子提议作出的回应?

  答:六方会谈能够得以复会是六方共同努力的结果。至于美朝的立场,现在美朝双方都愿意重启六方会谈。

  这次六方会谈的议题是如何全面、平衡地落实9·19共同声明。共同声明的内容相当丰富,我建议你再认真读一下。

  问:美助理国务卿希尔向朝鲜提出了一个详细的一揽子提议。中方将在即将召开的六方会谈上提出什么建议或激励措施?

  答:六方会谈复会后,各方将就各自的关切和想法充分交换意见。

  问:六方会谈将于18日正式开始,各方代表团可能提前两、三天到北京开始接触。届时会有哪些双边或三方会谈安排?此次会谈期间,会有哪些工作小组会议?

  答:关于这次六方会谈的形式,既有多边的接触,也有双边的会晤。至于各方代表团什么时候抵达北京,我现在还没有得到确切的消息。六方会谈是一个各方充分进行接触和磋商的场合,它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就象去年的六方会谈一样,无论是在会场内,还是在会场外,各方都可以进行交流。

  问:这次六方会谈从18日开始到西方国家的圣诞节只有一周的时间。你认为这一周的时间够吗?能够取得真正的成果吗?

  答:你是想过一个清闲的圣诞节还是过一个紧张的圣诞节?也许我可以把记者们的要求转达给各方的团长。我不是算命先生,无法预测会谈的进展情况。但是我们对会期持开放态度,我们将视会谈的进展情况同各方保持协商。

  问:去年9月六方达成的共识对即将举行的六方会谈有何作用?

  答:你指的应该是去年的9·19共同声明。六方会谈得以重启,这表明有关各方愿继续通过六方会谈这一途径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愿共同探讨如何履行各自在六方会谈所作的承诺,落实共同声明。去年的9·19共同声明为此次六方会谈提供了良好的讨论基础。我们希望,有关各方能够朝着共同声明中所确立的目标和方向作出努力。

  问:近日,阿塞拜疆的纳卡地区就“新宪法”举行全民公决,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中国政府尊重阿塞拜疆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支持联合国安理会对阿塞拜疆纳卡地区冲突所作的有关决议,希望有关各方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尽快找到妥善的解决办法。中方愿与国际社会一道,为纳卡问题的和平解决作出不懈努力。

  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表报告批评中方未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时做出的承诺,并称如中方不改善有关纪录,美将对华进行制裁。你对此有何评论?此外,美财政部长鲍尔森本周晚些时候将访华,届时是否将讨论这一问题?中方对鲍尔森此访有何期待?

  答:据我了解,对口的中国商务部将对这份报告作出反应。

  我要强调的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5年来,实实在在地履行各项义务和承诺,认认真真地遵守WTO的规则。中国的市场是日益开放的市场,实行对外开放是我们坚定不移的基本国策。

  中美在经贸领域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健康发展的中美经贸关系不仅有利于中方,也有利于美方。至于双方之间存在的一些分歧,我们主张本着平等、互利和发展的原则,通过对话和友好协商加以解决。再过不久,美国财政部长鲍尔森将率团来中国参加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我们希望通过这一对话增进彼此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中美经贸合作。

  问:据报道,美国一公司近日高价拍卖了一枚原产于中国的恐龙蛋化石,中方是否将采取措施追讨化石?

  答:我们对有关报道极为关切。中国有关部门正在对此事进行调查。如果调查结果证明这枚恐龙蛋窝化石的原主国是中国,中国政府将根据有关国际公约的规定提出追讨该恐龙蛋窝化石的要求。

  问:台湾“行政院长”苏贞昌明天将“出访”冈比亚,你对此有何评论?台湾《中国时报》今天报道称,乍得之所以与台“断交”,是因为中国曾向乍得总统提供了5千万美元,塞内加尔总统在这一交易中充当了“中介者”。你对此有何评论?

  答:关于第一个问题,我们坚决反对台湾当局以任何名义、任何借口、任何形式在国际上从事“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分裂活动。我们希望并奉劝有关国家认清形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遵守国际社会公认和普遍遵守的一个中国原则。

  关于第二个问题,“金钱外交”不是中国政府所为。恰恰相反,正是台湾当局近年来为达到推行“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目的,在国际上大搞“金钱外交”,给有关国家和地区带来不稳定。中国政府主张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来发展同其他国家的友好合作。这种合作有利于有关国家的人民,也有利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发展。

  问:你能否介绍一些“巴以和平人士研讨会”的具体情况?与会者有谁?中方期待取得哪些成果?中方此前是否曾主持过类似的研讨会?

  答:关于“巴以和平人士研讨会”的问题,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前国务部长哈米德和以色列前司法部长贝林将率团出席。研讨会期间,李肇星外长将会见巴以代表团全体成员,外交部部长助理翟隽将到会讲话。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孙必干及部分中东问题专家也将与会。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致力于推动中东和平进程。

  这是中方第一次举办这样的会议。

  问:东盟会议现已推迟,温家宝总理是否仍出席下个月的东盟会议?中国政府对智利前领导人皮诺切特去世有何评论?

  答:中方对菲方宣布推迟东亚系列峰会表示理解。关于新的会期,有关各方还在协商之中。至于温总理是否还将访问菲律宾,中菲双方将通过外交渠道商定。

  关于智利前领导人皮诺切特去世的问题,我们注意到了有关报道和智利政府发表的声明,中国和智利是友好国家,我们希望并且相信智利能够保持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问:印度总理辛格本周将访问日本,你对此有何评论?这对中印关系有何影响?

  答:辛格总理访问日本是印度和日本之间的事,我在此不便加以评论。我要说的是,无论中国、印度,还是日本,都是本地区的重要国家,在维护本地区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方面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三国及本地区的其他国家,应该本着和平、发展、合作的理念,树立新型的安全观,加强对话、交流与合作,共同致力于本地区的和平与繁荣。

  问:中美在战略经济对话前,是否还将举行双边对口会谈?在庆祝中国入世五周年的电视节目中,我注意到很多类似“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的表述,这是否代表中国领导人对中国与世界关系的看法?

  答:我还没有听说在鲍尔森财长率团参加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之前,美方与中方有关部门之间会举行对口会谈。双方都非常重视此次战略对话,美方来了很多内阁成员,中方也有很多部长级官员参加。此次对话是双方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广泛、充分交流的一个机会。

  关于你的第二个问题,我想你指的是商务部易小准副部长昨天在中央电视台的讲话。他的讲话准确地表述了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中国的发展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国的发展不仅有利于自身,也有利于世界各国。其实,中国领导人曾在很多场合反复阐述“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即我们一方面要通过自身的发展来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另一方面也要通过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来实现中国自身的发展。我们主张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问:鲍尔森财长何时抵达北京?胡主席和温总理将于哪天与他会见?

  答:鲍尔森财长肯定会在对话前抵达北京。你可以向美方了解他抵京的具体日期。

  关于胡主席和温总理的会见,我们会适时发布。

  如果没有其他问题,谢谢大家!再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