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鱼不需要自行车,可是人需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2日20:00 光明网
徐迅雷

  德国有个古老的说法:男人说“没有男人的女人,就像没有水的鱼”,而女人则反唇相讥:“没有男人的女人,就像没有自行车的鱼!”个中道理很简单:水里的鱼是不需要自行车的。如果说鱼不需要自行车,那么,现实中的人可真的需要。

  我国是一个“自行车王国”,自行车之多,称为世界第一。行人、自行车、汽车三者的和谐共处,曾是当年中国各大城市的性格,优雅、温和而安静。但是,如今这“流动长

城”渐渐消失了。国家统计局的数字表明,2000年城镇每百户家庭平均拥有自行车162.7辆,到2005年,下滑至120辆。(12月6日《中国青年报》)

  一些城市已经在“道路整治”中取消了自行车道。对此做法,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明确表示“深感痛心”。他认为“歧视自行车政策,是对老百姓道路交通使用权的侵犯,更是对经济条件较差人群的一种歧视,必然抬升普通人的生存成本”;并明确要求城市道路建设,要有自行车道和人行道,以保障老百姓利益。

  与我们国家许多城市的做法相反,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发展自行车交通。便捷、环保、健康、节省的“自行车”,绝无“落后”的色彩。美国总统布什爱骑自行车,就很出名。当然,自行车不是“空军一号”,不是他的出行工具,而主要是来休闲、锻炼的。他老兄车技似乎不太好,曾经摔跤摔得蛮出名,还真的跌伤了皮肉。今天,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骑自行车上下班了,因为开车油价太高、路途太堵、烦恼太多。而以前自行车大多是用来娱乐消遣的。你想得到吗,2005年,全美自行车销量高达2000万辆!(见5月23日《经济参考报》)

  不仅仅是美国,欧洲的许多国家都把发展自行车提高到很高的高度;你看那一年一度的环法自行车赛,前方记者不时会告诉你:人家真的越来越重视用自行车出行了。这是一种回归,更是一种时尚——本质意义的“时尚”,不是拿自行车来玩玩儿的。

  在北京,曾一度被视为“城市落后”特征的自行车大军,重新回到了管理者的视野之中;明确道路建设要为公共交通、步行交通和自行车交通创造良好条件。苦于“首堵”的烦恼,北京市民曾自发举行了“为首都多一天蓝天,每月少开一天车”的活动;但是,尽管这样的“无车日”活动影响颇大,可是活动无非是活动,它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许多“小车族”依然驾车出行。所以,真正重要的是政府层面怎么做。

  因着求快求省力,随着技术的进步,我国今日的自行车渐渐演变成了两大类:普通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后者加了蓄电池,助人以“一脚之力”;如今在杭州大街上,你发现骑电动自行车的,几乎已超过骑普通自行车的了。但不要忘记:电动自行车本质仍是“自行车”,电池没电了,用脚登踏亦可骑行。现在有一种趋势,就是电动自行车越来越脱离自行车,骑行得飞快,变成“摩托车”了。这是与本意违背的,而且也违法。因为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电动自行车骑行时速不能超过15公里。

  “时速15公里”是个什么概念呢?其实可以这么比照着看:人的步行时速约为5公里,自行车骑行时速约10公里,电动自行车时速则为15公里,就是这么个“三级跳”。所以电动自行车能够“飞速前进”,那就麻烦大了,杭州今年1至10月因电动自行车事故死亡48人,超速是个重要原因。你看大街上,多少电动自行车骑得飞快,速度跟环法自行车赛的车手们骑行的速度差不离,要知道,人家时速可是达到40多公里的!我是一个工作二十多年来一直坚持“驾驶”普通自行车的上班族,在骑车上班途中两次被飞速超车的电动自行车撞得人仰马翻:去年夏天被撞吃了皮肉之苦,瘸腿一个月;不久前再次被撞,自行车前轮宣告报废。两回被撞,主因皆是电动车违法超速、并违法从右侧超车。我叙述此事,不是什么“念念不忘”,而是要说明一个道理:许多事情因为超越了本意,结果走向反面,电动车开始扮演这样的角色了,这需要当心。

  我们为了出行的方便,从自行车到公交车,从公交车到小轿车,实力越来越强,档次越来越高,快感越来越多,到最后发现:整个道路上堵满了小车,“行路难、停车难”成了无法破解的难题,事情就进入了“出行便利”的反面。专家早已发出警示:如果只是一味发展小车,而不顾及公交车和自行车,一些城市交通瘫痪即将成为现实。

  回归本源,就是现实的选择、惟一的出路。而“回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只有充分“享受”过小车出行的舒适、并且充分“体验”过小车出行艰难的人,才能从个体意义上愿意回归。但是,在政府层面,是需要一开始就提防今后那不得不进行的“回归”的,不能总是等到小车导致道路交通瘫痪之后,才想到把取消了的自行车道给复建回去,那其实是在走歪路邪路回头路,有形无形的损失都难以估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