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新老基金“1元”起跑 牛市基金选择有门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3日03:49 红网

  红网12月13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张冬萍)随着大盘步步为营向历史高点挺进,10多只老基金净值超过2元所树立的赚钱效应,使大批股民、储户争先恐后转为“基民”,新基金发行热火朝天,百亿基金争相面世,老基金也变着花样将净值降到1元附近搞持续营销。

  选择的多了,新“基民”不免烦恼起来:同样是1元基金,究竟是买新基金还是买老基金,买分拆的基金还是买分红的基金,还真费思量。理财专家认为,便宜的不一定是最好

的,投资者不妨根据市场趋势,从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

  分拆分红,各有优劣

  在新基金、老基金中,理财专家们往往推荐投资者更多地考虑老基金。不过,由于老基金收益好,眼下净值都较高,很多投资人会因“恐高”而不敢买。为了吸引“恐高”的投资者,许多基金管理公司便采取各种方式将基金的净值“降”到1元附近。

  大成精选增值基金日前公告称,该基金将于12月21日进行分拆,将基金份额净值调整为1元,这也是继今年6月后富国天益基金之后第二只进行拆分的基金。而与大成精选增值基金净值相当的广发小盘成长基金则选择了用大比例分红的方式实现“净值归一”,昨日每10份派发了8元的大红包。

  不可否认,能够进行大笔分红和份额分拆的基金,都是绩优的老基金。专家认为,基金份额拆分与大比例分红都是有效的持续性销售手段。但按照现行基金会计核算办法的规定,只有已实现的收益才能进行收益分配。某些基金管理公司为达到大比例分红的目的,可能需要强行地将未实现利得短期内变现为已实现收益。在持续的牛市中,强行减仓会使投资者丧失投资机会。但对于希望能够将账面收益落袋为安的稳健型投资者来说,现金分红能力较强的基金是最好的选择。

  至于基金份额拆分的方法,通过直接调整基金份额数量达到降低每份净值的目的,不影响基金的已实现收益、未实现利得等比例关系,对投资者的权益并无实质不利影响。

  牛市看老,熊市看新

  同在1元钱起跑线上的老基金与新基金,唯一的不同便是是否持有股票仓位,投资理论也因此变得简单:在持续的牛市行情中,新基金需要从零开始建仓,而老基金却可以从容地持股待涨。

  大成精选增值基金的基金经理曹雄飞认为,在持续走高的市场中,高净值的老基金比新基金更具优势。净值高的基金一般反映了该基金投资管理人的投资水平。更重要的是,在后市看涨的情况下,由于老基金有现成的资产配置,能够直接获得上涨收益,而且老基金在前面的运行中,已经可见运行风格和收益情况,风险相对较低。而新基金则必须在持续走高的市场环境下缓慢建仓,逐渐热身,不仅建仓成本高,而且容易错过突如其来的市场机会。

  然而,行情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上周上证指数在攀上2200点高位后出现较深跌幅,周五一天之中急跌63点,而这种短期调整是新基金建仓的好时机。

  鹏华基金公司基金管理部副总监管文浩认为,在牛市过程中,每次大的调整,特别是急速的调整,往往调整的时间不会太长。由于急跌,有的股票“跌出了空间”,过不了多久就会有资金进去,因此急跌一般不会持续很长时间,短期调整反而是建仓的好时机。

  总体来说,在持续的牛市行情中,选择累计净值较高的老基金是比较稳妥的选择,而若大盘面临阶段性调整,则不妨选择在调整阶段建仓的新基金。

  投资提示

  小盘基金业绩更佳

  统计数据显示,在今年表现最好的50只基金中,只有2只基金超过20亿规模。因为,对于只有5个亿的基金来说,基金经理可以进出自如地买卖股票,所谓“船小好掉头”,基金规模大到一定程度会影响到投资组合的流动性,导致无论是买入还是卖出股票时均会推动股票价格朝不利于组合的方向发生变化,从而对收益率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在目前A股市场现有规模不大的情况下,基金经理还面临着可投资品种不足的困境。

  因此,专家建议,在其它因素确定情况下,积极型投资者优先考虑选择10亿-20亿元规模的激进性股票型基金,这类小规模基金有利于能紧跟牛市热点转换,尽享牛市收益,而稳健型投资者优先考虑20亿-30亿元规模的低股票配置的保守型基金,保守型投资者优先考虑30亿元以上低股票配置的保守型基金。

  成长型表现突出

  近日,工银瑞信旗下工银核心价值累计净值首破2元大关,成为跻身2元基金阵营的首只银行系基金。工银瑞信稳健成长属于成长型股票基金,这类基金日益成为当前热门品种。

  统计显示,成长型基金在股市上涨阶段表现较为突出,2005年末到2006年6月30日,开放式成长型股票基金的收益率为51.69%,高于混合型基金和价值型基金48.60%的收益率。文/记者张冬萍

稿源:红网 作者:张冬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