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郎朗:学琴不是为了比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3日05:04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3岁学琴,5岁即在沈阳钢琴比赛中获第一名;13岁时获第二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青少年音乐家比赛第一名;15岁获美国费城科蒂斯音乐学院奖学金,在父亲的陪同下赴美深造;20岁成为第一届伯恩斯坦艺术成就大奖得主……郎朗从普通孩子到年轻的国际钢琴大师的传奇经历,燃起了无数望子成龙的父母的梦想。然而郎朗是如何被雕刻成为钢琴国际大师的呢?他又是怎样看待自己的钢琴之路呢?昨日,郎朗通过电话向记者讲述了他眼中的钢琴之路,希望自己对钢琴的理解能为中国学琴的孩子提供一些帮助。

  古典音乐并非西方专属品

  最近几年,中国出现了像郎朗、陈萨、李云迪这样的钢琴天才,外界甚至称之为“中国钢琴时代”。对外界的惊奇,郎朗颇不以为然。“西方的音乐家好是应该的,而中国音乐家好就是奇迹,这是种错误的观点。”郎朗说,因为中国与古典音乐生成环境距离颇远,大家便觉得中国音乐家的任何成就都叫人觉得惊异,“这种观点一定要转变,因为西方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

  用情感诠释音乐

  对于自己在国内和国外学习的最大差异,郎朗觉得在国外,就必须尽可能地接近那种文化。“比如我学习西方音乐,最好不过的就是能和西方音乐大师交流学习,因为西方音乐的精髓是古典音乐,国外就为我提供了这个条件。”然而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会成为东方人学习古典音乐的障碍吗?对此,郎朗认为,“东西方文化的确有差异,但是音乐可以表现生活的很多层面,也可以把你带入另一个世界,它没有国界,它是多彩的、抒情的,传达了人类可能感受得到的所有感觉。”作为出生在东方的钢琴演奏家,郎朗说自己在诠释和理解西方古典音乐时,需要做的是用自己的情感和激情将它表现出来,郎朗还说:“我经常告诉自己,要记住你的身份,你从哪里来,无论你获得了多大的成功。”

  学琴不是为了比赛

  郎朗如今已经成为了很多中国练琴孩子心目中的偶像,对这些练琴的孩子,郎朗也有自己的忠告:“我每次回国的时候,都发现中国的音乐教师越来越优秀了,中国的基础教育是无懈可击的,比欧洲或美国任何一所音乐学院的教育还要专业,但问题是中国的音乐教育似乎重在比赛,为了比赛而学习,这是和西方不同的地方。”郎朗说这样很难使学生能够成为真正的音乐家和演奏家。至于期望通过钢琴一举成名,郎朗表示不能只靠天赋和刻苦,因为有太多的因素你需要去考虑,包括机遇和个性。“对于一个演奏者来说,你需要通过音乐和人们交流,也需要通过言语。你需要交朋友,你得具备开朗的个性,还需要有一颗善良的心。你需要理解人们,尊敬身边的人,你要听听其他人对你的建议。你要向人们学习,不仅仅是音乐方面的,还有生活的方方面面。”

  (记者 徐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