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数万“死档”背后的档案新生难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3日07:46 长江商报

  本报记者罗道海

  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事档案在中国的地位非同一般。缺少人事档案,一个人就不能就业、晋升、调动、评职称、领工资,也不能获得相关的社会福利待遇,甚至无法结婚生子。

  但在人力资源实现了市场化配置后的今天,人事档案渐渐淡出了很多人的视野。据湖北省及武汉市人才中心不完全统计,目前,两大人才中心有3万余份人事档案被遗弃,成为所谓的“死档”。与此同时,全国人才服务机构至少有60万份“死档”。

  █“这有什么奇怪,我又不当公务员,也不去大型企事业单位,要这个档案有什么用啊?”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的金秋说,存放在人才市场,每年还得交300元管理费,“不划算”。

  █专家认为,一个人的档案如果是在大学毕业后就存放于某人才中心,尔后就算是每年缴费,而不予以更新内容,使档案本身处于一种“休克”状态。这种档案管理上是不健全的,在某种意义上使档案本身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电子化管理是一个必然趋势。”如果能把档案中所有信息上网,然后与全国所有人才市场联网,企业或单位只要在异地想查阅一个人的情况,只要在当地人才市场就能办到,不仅能查阅一个人的学历、就业经历等,还可以从档案中看出这个人的诚信度和个人能力。

  █即便全国档案联网暂时行不通,各地也可以先建立小型网络。“对我们来说,可以搞一个信息平台,把武汉现有的4个分场联合起来。”这样,武昌的用户可以就在武昌办理档案后续服务,如开证明、政审等,不必跑到汉口的武汉市人才市场服务中心来办理,方便快捷。

  开武汉5年后,吴诗华再次回到武汉。

  不到30岁的吴诗华,在广州打拼了5年,如今已从一名小职员做到了一家分公司的总经理。作为“特殊人才”,他的户口被批准迁至广州。

  闻知这个喜讯,他迅即办妥了其他相关手续,如今却被档案卡住了。“万事俱备,只欠‘档案’。我这次就是为提档案才回来的,好多年了,我都不知道档案在哪里了,也不知还找不找得到。”说起这事,自信的吴诗华显得底气不足。

  像吴诗华这样不知自己档案在何处的,究竟有多少人?湖北省人才中心及武汉市人才市场提供的数据显示,在武汉,至少有3万余份档案躺在档案库内成了“死档案”。

  面对部分档案无人理会,人们寄望于免费托管档案,改革档案内容与使用,让“死档”、“休克档”重新焕发活力。与此同时,如何及时更新已托管档案、能否联网使用档案信息,也成为新形势下档案管理面临的新课题。

  3万“死档” 无人问津

  在武汉,至少有3万余份人事档案多年无人问津,也不交纳各种材料、档案管理费或签订保存档案协议,形成所谓的“死档案”。

  听说现在的毕业生人事档案大多在人才中心保存着,12月4日一大早,吴诗华便找到了湖北省人才中心人事代理处,但工作人员查询发现没有他的档案。

  “到你毕业的学校去查查,也许能找到。”看到吴诗华有些失望,工作人员提醒说。

  “毕业院校?”吴诗华是原武汉测绘学院毕业的,现在并入了武汉大学。那么,武汉大学会保存他的人事档案吗?直到9日,奔波几天之后,他才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档案。

  “先找到武大,再到学校就业办查询,得知档案被退到了武汉市人才市场服务中心。”吴诗华说,要不是这次来寻,还不知道自己的档案已成为“死档案”。

  吴诗华的遭遇,在武汉市人才市场服务中心人事代理部部长窦炜看来,已经很平常,“几乎每天都能碰到”。

  湖北省人才中心人事代理处副处长李军介绍,在该中心档案库房里,存有近10万份人事档案,其中绝大部分是武汉历年高校毕业生的档案,少部分为改制后的企事业单位职工档案。在这些档案中,有1万多份人事档案多年无人问津,也不交纳各种材料、档案管理费或签订保存档案协议,形成所谓的“死档案”。而在武汉市人才市场服务中心档案库房,也有近2万份“死档案”。

  据了解,按国家有关规定,在武汉可进行人事代理、保存档案的,还有武汉市各区人才中心等机构。也就是说,武汉市现有的“死档案”,远不止3万份。

  据了解,武汉各类人才市场多建立于上世纪80年代末,“死档案”中年限最长的已达27年。

  “一般情况下,我们是将这些‘死档案’与正常状态下的档案一起保存的,隔段时间就要清理一遍,即便终身无人问津,我们也不会丢弃。只是,这些‘死档案’大大占用了我们有限的保存空间。”李军解释,“死档案”虽已在库房沉睡多年,也没有交纳档案管理费,但当事人需要时,就会寻上门来,要求提交或查阅档案。只要当事人补办有关手续、交纳管理费、出示相关证明材料,“死档案”就会“复活”。

  传统功能逐渐淡化

  “这有什么奇怪,我又不当公务员,也不去大型企事业单位,要这个档案有什么用啊?”这是很多弃档人的心态。而对于企业而言,传统的人事档案信息不足,且查阅手续繁杂,时间成本也很高,所以也不重视人事档案。

  已知的3万余份“死档案”,并不代表着真实现状。在武汉,近几年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有20多万人,但每年仅有几万份档案进入人才市场。“除去各种因素,至少有相当一部分人事档案还在自己手中。”

  7日上午,记者在武汉广埠屯电脑城找到20位年轻老板和打工者,其中18人具有大学学历,且都知道人事档案的存在,但其中有10人不知道自己的档案在何处。

  “这有什么奇怪,我又不当公务员,也不去大型企事业单位,要这个档案有什么用啊?”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的金秋说,存放在人才市场,每年还得交300元管理费,“不划算”。

  赵先生是汉口沿江大道一私营企业的人事主管,他认为,对于一般公司而言,招聘人员主要看学历和能力,至于人事档案,“记录的都是曾经的辉煌”,并不意味着能给公司创造更多财富。“当然,这是对没有工作经验的年轻大学生而言。”

  据介绍,目前很多企业招聘时,不调阅应聘者人事档案的原因很简单:一是传统的人事档案信息不足,特别是缺少反映当事人综合能力、业务素质和有权威部门认定的业绩考核资料;二是由于人才流动频繁,人事部门查阅起来不仅手续繁杂,时间成本也很高。

  窦炜说,档案的传统功能在淡化的同时,新开发功能并未健全,这必将导致“死档案”越来越多。

  “人事改革”衍生物

  但是,令多数人意料不到的是,人事制度改革及人才流通后,“死档案”的难题渐渐突显出来。人才中心的多位负责人说,种种现象说明档案对人的“决定性”作用已弱化,同时也从深层次表明了人才从“单位人”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

  “可以说,‘死档案’是伴随着人事改革而发生的一个衍生变化。”昨日下午,省人才中心一刘姓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2003年,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在全国推广,用人单位人事制度和用工制度逐渐向市场化靠拢,职工档案的使用和转递日趋频繁,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

  “改变现有单一的固定用人方式,有条件的单位应积极实行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办法。鼓励和支持事业单位的人才流动,促进专业技术人才资源配置的社会化、市场化。”李军介绍,在这一背景下,档案就被纳入了人才中心专门管理,以便于人才的流通。但令多数人意料不到的是,人事制度改革及人才流通后,“死档案”难题渐渐突显出来。

  谈及人们对待档案的不同态度,省人才中心多位负责人说,种种现象说明,档案对人的“决定性”作用已弱化,同时也从深层次表明了人才从“单位人”到“社会人”的角度转变。

  在武汉,人事制度改革是在“先转制入轨,再深化完善”的思路下,全面推行合同聘用制。对事业单位实行分类改革,初步建立以聘用制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框架。目前,武汉已有97.4%的事业单位完成聘用制度改革,涉及人数达15万多人,占列入聘用制改革职工的92%。“但我们接纳到的这批人的档案不足几万份。”昨日中午,谈及此事,李军感到极不理解。

  “这就是人事制度改革后留下的衍生物。”专家认为,“死档案”现象的增多,说明传统的档案有很强的“行政色彩”和“计划经济色彩”,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求。“随着时代的进步,应该建立社会流动人员档案管理体制,弥补人事制度改革带来的困境,早日建立国内流动人才的电子档案,来提升人事档案的使用价值。”

  不可替代的“功能依据”

  马文锋快要退休了,才知道自己的档案找不到,而档案丢失就无法上“四金”,将直接影响他领取养老金,他沮丧地说:“这一辈子算是白干了。”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现行的档案管理制度还不会取消,随意遗弃档案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业内人士称。

  罗金敏,2004年毕业于湖北大学。毕业时,她进入北京一家私企工作,因走得匆忙,未按学校规定办理好档案托管手续。今年,她报考国家公务员时,才发现找不到档案的“难处”——她从宜昌跑了3趟武汉,总算是把档案迁到了宜昌人才市场,最后才顺利进入当地某行政单位。

  李军介绍,在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还是相当看重人事档案的,很多以档案为依据的个人证明等还是绕不开这一关。此外,在工龄计算、职称评审、考公务员、转正定级、出国定居、办理养老保险、办理退休、个人经历证明、个人学习情况证明等方面,人事档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根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条例》,只有将人事关系及档案交给人事行政部门人才流动管理机构保存,才能享受某些待遇,比如保留原有身份、工龄连续计算、国家规定的档案工资调升等。

  45岁的马文锋从安徽调到武汉工作定居,此前又在扬州先后转换过几个单位,如今要退休了才知道档案找不到了。档案丢失就无法上“四金”,将直接影响他领取养老金,他沮丧地说:“这一辈子算是白干了。”后来,他辗转三地,才把手续补办完,不然就会少其中扬州10年的工龄。

  去年8月,武汉市建设乡的江峰在回家途中,遗失了钱包和身份证。补办身份证时,因户口簿的名字有误,更改起来有些麻烦。而此时,他又急需办理结婚证。左思右想,才记起了具有法律依据的档案。随后,凭借在省人才中心提出的档案和开具的证明,他终于补办上了身份证。“人生大事要解决不了,老婆还不跟我拼命啊。”江峰笑着说。

  其实,《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明确规定:企业职工档案是企业劳动、组织、人事等部门在招用、调配、培训、考核、奖惩、选拔和任用等工作中形成的有关职工个人经历、政治思想、业务技术水平、工作表现以及工作变动等情况的文件材料。是历史地、全面地考察职工的依据。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现行的档案管理制度还不会取消,随意遗弃档案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省人才中心有关人士称,个人在评定职称时,档案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临到出国考察或定居时,人事管理部门还可以开据有效的政审材料。

  “档案不仅有所用,同时也反映一个人的工作足迹,为后人留下财富。”李军说。

  投入及管理的缺位

  目前,社会上一些不具备资质的中介机构,也来托管人事档案。“我们没有执法权。”武汉市人才市场服务中心的窦炜说,不正规中介机构托管档案后,不能进行正常维护,也不能出据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有的中介机构甚至附带做起假文凭、假证件生意。

  托管一份人事档案,每年需要300元管理费,这是很多年轻人所不愿承担的。在广埠屯电脑城工作的金秋说,他虽然工作3年了,但每年也攒不了几个钱,“一次拿出300元还是让人很心疼的”。

  抱有这种想法的,也有收入相对较高的“老板族”。6年前,祝爽从一家事业单位出来,与大学同学一道开了家网络公司。在他看来,每年交纳300元档案管理费,还不如当奖金发给职员,这样会换来更多的“无形效益”。

  除了个人不愿承担档案管理费,一些单位也存在这一想法。“一个职员又不会在我们单位待上一辈子,国家也没有要求我们代交这笔费用。”一家公司的人事主管这样说。

  事实上,很多接受记者采访的人都认为,人事档案作为一个必须具备的“人生记录”,具有公共服务性,而对于托管档案的机构而言,应该免费才对。

  对此,湖北省人才中心人事代理处副处长李军说,做到全部免费有一定的困难,目前就他们中心来说,政府财政拨款仅仅只能解决吃饭问题,如果说要全部免费,那么连10万份档案的基本维护都不够。

  他说,对一份档案而言,该中心除了保管,还要及时、客观、公正地记录每个人一年的工作情况,“也就是要每年往档案中增加新的信息,同时,更多的是帮个人办理一些证明、政审等工作。”

  当然,不论是在湖北省人才中心,还是在武汉市人才市场服务中心,对于应届毕业生都是免费托管两年以上,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则免费托管。“大部分的档案管理费都没有交齐。”

  令人才市场感到困惑的是,目前社会上不具备资质的一些中介机构,也来托管人事档案。“我们没有执法权。”武汉市人才市场服务中心的窦炜说,不正规中介机构托管档案后,并不能进行正常维护,也不能出据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有的中介机构甚至附带做起假文凭、假证件生意。

  “他们严重扰乱了市场,造成了现在大学毕业生对人事档案的不信任,降低了公众的诚信度。”李军说。

  档案新生难题与探索

  “对我们来说,可以搞一个信息平台,把武汉现有的4个分场联合起来。”这样,武昌的用户可以就在武昌办理档案后续服务,如开证明、政审等,不必跑到汉口的武汉市人才市场服务中心来办理,方便快捷。

  在档案功能逐渐被淡化的今天,健全档案作用,让其紧随社会发展步伐,已成为档案管理部门的新课题项目。

  “我们刚投入了几十万元购买设备,进行信息化管理。”李军说,他们把每一份档案的基本信息都输入电脑,查阅比较方便,但因资金有限,目前未能把所有人事档案全部都输入。

  “电子化管理是一个必然趋势。”在李军看来,最好是把档案中所有的信息上网,然后与全国所有人才市场联网,企业或单位只要在异地想查阅一个人的情况,只要在当地人才市场就能办到,不仅能查阅一个人的学历、就业经历等,还可以从档案中看出这个人的诚信度和个人能力。“经常有职员带走公司的机密或客户资料,如果人事档案中有‘诚信考核’这一项,只要不良记录进入档案,就可以避免公司的损失。”

  在武汉市人才市场服务中心,早已进行电子影像档案,也是一种简单的电子化管理档案。该中心的窦炜认为,对于全国联网的人才市场来说并不现实,因为人才市场都属于各地政府或人事部门主管,那就不免存在体制问题,联网时也会有很多问题要解决。

  他认为,即便全国联网暂时行不通,各地也可以先建立小型网络,“对我们来说,可以搞一个信息平台,把武汉现有的4个分场联合起来。”这样,武昌的用户可以就在武昌办理档案后续服务,如开证明、政审等,不必跑到汉口的武汉市人才市场服务中心来办理,方便快捷。

  “只有重视了档案的价值,才可以振兴档案事业。”李军说,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采用人事档案全电子化的方式管理,并不断更新,“查阅起来很方便。”

  “档案应实行动态管理。”专家认为,一个人的档案如果是在大学毕业后就存放于某人才中心,尔后就算是每年缴费,而不予以更新内容,使档案本身处于一种“休克”状态。这种档案管理上是不健全的,在某种意义上使档案本身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如果对档案实行动态管理,不仅要求当事人缴费,管理者更需要及时完善档案内容,填补当事人档案上的时间空档,从而激活“死档案”。

  █链接

  人事档案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在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还是相当看重人事档案的。在工龄计算、职称评审、考公务员、转正定级、出国定居、办理养老保险、办理退休、个人经历证明、个人学习情况证明等方面,人事档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根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条例》,只有将人事关系及档案交给人事行政部门人才流动管理机构保存,才能享受某些待遇,比如保留原有身份、工龄连续计算、国家规定的档案工资调升等。

  ■《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明确规定:企业职工档案是企业劳动、组织、人事等部门在招用、调配、培训、考核、奖惩、选拔和任用等工作中形成的有关职工个人经历、政治思想、业务技术水平、工作表现以及工作变动等情况的文件材料。是历史地、全面地考察职工的依据。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现行的档案管理制度还不会取消,随意遗弃档案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个人在评定职称时,档案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临到出国考察或定居时,人事管理部门还可以开据有效的政审材料。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