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年终聚焦:宏观调控下 06年楼市的"变"与"不变"(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3日08:03 新华网

  楼市“三不变”:调控任重道远

  如果说“变”是楼市在2006年历史一幕的终结,“不变”则是2007年楼市续写新篇章攻坚的起点。

  房价偏高的局面未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

前10个月,新建商品住宅每月涨幅少则5.9%,多则7.1%,每月环比上涨都在0.5个百分点以上。北京等热点城市房价涨幅更是高达两位数。

  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还在不断上升。按照政府统计公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平均房价,以三口之家购买90平方米商品房计算,2006年的房价收入比(根据前三季度公开数据测算)很多城市不降反升:深圳约为11.92,上海约为11.67,广州约为9.51,均远高于前两年的水平。

  “房地产势力”博弈的局面未根本转变。一些地方在房价问题上喜高恐低,嘴上空谈“调控”,暗里还在“托市”。这就是为什么中央有令难行:各地住房结构调整规划必须在2006年9月底完成,结果,全国竟有65%的地级以上城市、91.1%的县级城市未按时公布住房建设规划。国税总局明确要求住房转让须征20%个人所得税,只有在房屋原值不明时,才能以售价的1%到3%核定征收,结果有的地方在实际交易中,几乎只按1%或2%计征,大大消解了税收调控的力度。

  市场还反应,在东部一些城市,新楼盘申请预售时,如定价低于周边楼盘售价过多,反而申请不下来。主管部门也不明说原因,就是迟迟不批,直至开发商将价格调高。房地产研究者、高级经济师顾海波说,这是借担心价格过低“扰乱市场”之名,行“托市”之实。

  楼市调控的外部性压力未变。在对中国经济看好、人民币升值带动资产性价格上涨的预期之下,外资仍在加速涌向内地房地产市场。

  截至2006年11月,海外房地产基金对国内20个房地产项目投入了16.13亿美元,占年度私募股权基金在华投资额的13.7%。还有直接投资,如香港地产商纷纷把开发重心挪到内地,继和黄、新鸿基在内地大肆拿地后,香港第三大开发商恒基地产也表示将大幅提高内地土地储备,到明年第一季度,在内地的土地储备将达到1300万平方米左右。这些资金不仅云集一线城市,还开始向一些二三线城市进军。这将给未来调控增加难度。

  分析人士指出,“变”是宏观调控效果的显现,“不变”说明楼市调控任重道远。

  相关阅读

  年终特稿:2006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大事回顾图

  事件改变我们的生活。

  第二期的《上证·地产投资》年终特辑,我们为您带来了这一年楼市的十大事件。这些事件,有些成为市场发展的转折点,有些凝聚了一个庞大群体的悲喜冷暖,有些至今留在街头巷尾,有些已经成为心底的回忆……

  我们一起走过,一起继续被事件改变的生活;

  我们回顾它们,也让我们明确自己今后的方向。

  年终聚焦房市:专家点评房地产市场调控四大着力点

  从最初的房地产市场调控到“国八条”“国六条”出台,房地产投资过热现象因此有所缓解,但房价过高问题却更显突出,消费者期待的房价回落并没有出现。今年10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4%,涨幅比上月提高0.1个百分点。

  房价居高不下,使一些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商获得巨大收益,而普通居民只能望楼兴叹。有关专家指出,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主要源于市场供求关系失衡。下一步应继续采取调控措施,在保障市场稳定的前提下,从改善供求关系入手,着力解决房价过高问题。

   年终聚焦房市:高房价“催生”房地产高额利润

  为遏制房价过快增长,国家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政策,力度不可谓不大,措施不可谓不全,然而政策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最新统计表明,全国房价仍“逆势走强”,10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6%,涨幅比上月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以10.7%的涨幅名列首位。

  易宪容表示,调控成效不理想的关键,并非调控政策的滞后性,而是房价过快增长带来的调控政策执行不力。

   年终聚焦房市:让房价“发烧”的 不是成本是暴利

  高房价、高暴利……房地产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北京、深圳等城市不断攀升的房价,令普通百姓望房兴叹。按照“企业成本是定价基础”的市场规律,建房成本常成为房地产开发商逃避房价高涨指责的极好理由。实际并非如此,权威部门的调查报告及不少经济学家指出,“巨额利润”是造就高房价的决定因素。

   年终聚焦房市:银行信贷,在房价上涨中扮演什么角色?

  一边是“难以承受”的高房价,一边是持续升温的住房热销;一边是开发商抱怨贷款难,一边是目不暇接的楼盘开工与封顶;一边是宏观调控措施的频频出台,一边是商品房价格的飞速上涨……

  面对发生在房地产领域的一连串令人费解的现象,人们不禁要问:建房的钱从哪里来的?买房的钱又是从哪里来的?

[上一页] [1] [2]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