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值得期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3日08:19 大众网-大众日报

  “想保的保不了,想进的进不来,该退的退不出。”日前,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这样描述国资委推动中央企业改革重组面临的困境。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是没钱。国资委属下虽有161家央企,但截至目前,这些企业并不上缴利润。好在这一问题就要解决了。据新华社报道,明年我国将正式启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这意味着国资委将拥有推动央企调整重组的资本手段。

  据邵宁介绍,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来源有两个方面:多元化企业的分红,国有独资公司将上缴一部分利润;出售不重要企业股权的收益。支出也有两个方面:对重要企业“要保”,补充资本金;解决一些困难企业的退出成本。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建立后,中央要求的“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就更容易做到,不重要的企业可以把股权卖出去,重要的企业能够有资金进入,困难的企业则可以在改革成本的支持下退出。可见,建立起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国家将能更有效地控制和引导国有资本存量变现以及增量的分配和使用,为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及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财力保障,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公共财政资源的整体配置,更好地为全民谋福利。

  国企高达几千亿的红利,多年来,这部分利润事实上被截留在了大多数国有企业内部。因为,自1994年税制改革后,国企不再“统收统支”,国企的税后利润不再上缴,而是归企业自己所有自我消化。这就是说,国企虽然名义上归全民所有,但公众并不享有收益权,国企特别是带有垄断性质的央企大丰收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成为它自己的盛宴。有人将此称为“央企吃肉,全社会喝粥”。这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比如说,不光国企苦乐不均的现象较普遍,而且还导致了国企与非国企之间的不平等,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国企税后利润由企业自行分配,导致众多利益集团的形成,引发重复投资的弊端,增加了国有资本有进有退战略的实施难度;国资收益还变成了企业的“小金库”,结果,一方面是特殊利益集团长期盘踞公共资源高地并独占利润,另一方面是贫困群体被排除在外,难以享受经济发展成果,加大了整个社会的贫富分化。

  市场经济讲究的是谁投资谁受益,这是市场经济的铁律。国有企业为国家所有,代表全民行使权力的国家理当分得利润,并将这部分利润作为公共支出,造福公众。特别是当前中国正面临着巨大挑战,无论是国有企业的战略重组,还是调整公共支出重点,提高教育和医疗卫生等许多社会服务的公平性和效率,都急需这样一个制度的出台。当然,作为一项制度创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实地看,央企上缴红利的背后不仅有技术上的难题,更有各方利益的博弈,还需要相关监督、审核机制的建立,无论是建立一个科学、公平的国有企业分红制度,还是协调好和国企的利益关系,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但眼下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方向和原则已经确定,这毕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