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聂荣臻咋不声辩彭德怀、陈毅的批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3日09:20 浙江在线

  聂力在《山高水长:回忆父亲聂荣臻》一书中写到一个细节:上世纪50年代初,有一天,几位老总在中南海居仁堂开会,彭德怀、陈毅同志批评总参的某些问题。事实证明,那不能算是总参的问题,都怪到总参头上,是不对的……散会了,几位同志围着父亲,怪他为何不声辩一下。父亲说,彭总、陈总都在气头上,没必要顶牛嘛。再说,我们的工作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听听人家的不同意见,有好处嘛。个人受点批评误解,算不了什么。

  不是自己的问题,不是自己的过失,可对待别人的批评、指责,却不声辩,这要承受很大的压力,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免不了要遭到误解,甚至有可能影响个人的“进步”。没有顾全大局的意识,没有豁达大度的胸襟,是做不到的。

  或许有的批评并不那么客观,但对别人的批评,一听就跳,一听就吵,却不是对待批评的正确态度。对于别人善意的批评,哪怕一时搞错了批评的对象、批评的内容,对被批评者而言,我们能否像聂荣臻同志那样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洗耳恭听呢?另一方面,一旦知道批评错了,冤枉了同志,则应该立即纠正,而不要“抱着牛头不认脏”。勇于承认错误会得到大家尊重为了面子坚持错误的做法,最后都要大丢面子。

  被误解是一种委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让大家看到能正确对待误解的可贵。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对团结人、凝聚人,自比任何指责和抱怨来得更有效。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会有缺点、有过失。对此,我们都应提供改过的机会,让人从中吸取教训,而不是一棍子打死。从这个意义上说,“代人受过”是从另一角度给了有缺点、有过失一方以思过、悔过、改过的机会,实际上亦在挽救有缺点、犯错误的一方。

  当然,以宽容自省的精神面对误解,绝不是无原则地保持一团和气,更不是包庇怂恿错误。恰恰相反,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同志正视问题、认识错误,以便凝聚集体的力量,团结更多的同志。而今,在一些地方,在一些部门和单位,在个别领导班子中,之所以闹意见、不团结,关系紧张,情绪对立,其中一个原因便是缺乏这种精神。

  对领导干部而言,要调动和保护好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就必须理解人、尊重人,面对存在的困难、矛盾和问题,则必须主动承担责任。要知道,这种精神造就的人格魅力,比任何东西都弥足珍贵,比任何东西都更能感染人、打动人。


作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