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温和”涨价背后的民众焦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3日09:21 国际在线

  作者:唐 钧

  每次在研究者看来“不值得大惊小怪”的价格上涨,都会引起民众的焦虑。“教育、医疗、养老都要自己承担,每一分钱都得算计着花。”生活压力的增大,老百姓能有好心情吗?

  可能近两年老提倡“反思”养成了习惯,现在很多事情都“正思”不了了。譬如,出门遇上堵车,觉得那很正常。要是没堵车,那倒反而觉得奇怪了——咦,今天怎么这么顺畅,还早到了半小时!再譬如坐飞机,要是遇上“空中管制”或“航班延误”,没脾气,老老实实等着吧,晚走一两个小时,很正常。要是遇上正点起飞,反而觉得不可思议甚至心里不踏实,别闹个“9·11”,那可就不好玩了。

  可是最近半年来有几件事,让“研究者”左右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因为“每次在研究者看来‘不值得大惊小怪’的价格上涨,都会引起民众的焦虑”。

  今年9月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腾讯网新闻中心联合开展的一项有2882人参与的调查显示,53.3%的人表示目前生活用品的价格“偏高,但仍可承受”,39.7%的人则表示已经难以承受。

  三个月后,到了12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新闻中心又联合开展了一项有11118人参与的调查显示,81.1%的人明显感觉最近一个月来粮油价格正在上涨。

  总之,2006年以来的物价上涨涉及到出租车费、水费、电费、燃料费、房价、食品……9月间的结论是“生活必需品价格涨不停,中国中低收入者压力增大”,12月的结论是“拉面贵了,馒头小了,84%的人认为生活成本增加了”,“逾八成百姓深感今年生活成本高于去年”。

  再请看看“研究者”和“官员”的意见:“市场价格温和上涨。”“其实,现阶段粮油价格的上涨在正常范围内,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对老百姓生活影响不大”。以上这些,在“专家”看来都可以无动于衷,但是升斗小民可是敏感得很——“涨价都涨怕了”。

  如今是讲和谐的年代,其实“和谐”二字,对老百姓而言,更多的是一种心情。“教育、医疗、养老都要自己承担,每一分钱都得算计着花。”生活压力的增大,老百姓能有好心情吗?

  所以,给上面递句话,光琢磨提高收入恐怕还不行,因为常常是收入的提高赶不上消费支出的增加。可不是,涨工资的钱还没有拿到手,物价上涨倒得了理了,明目张胆地往上直蹿。再说,这样普遍涨工资,涨多了的才有便宜占;在平均线上的实际上实惠并不多,涨不着的可就倒了霉了。一估算,恐怕财政是出了血,可很大一部分老百姓并没有得多少利益。

  这一点,老百姓都看出来了,“我们害怕涨价,害怕市场,也害怕垄断,说到底是因为社会保障系统脆弱。”改革开放20多年,老百姓吃饭的问题是解决了,再往下,发展的动力就要从“脱贫”转变成“消费”。如果老百姓消费能力这么弱,哪里谈得上什么国内市场呢?没有市场,哪来的市场经济呢?所以,在社会保障方面多下点功夫,可能比什么都强。老百姓没有了后顾之忧,才敢大胆消费,才有国内市场,才有上面很希冀的市场经济。

  现在最怕的就是:官员们、专家们左手拿着一面旗子,上书“国际惯例”;右手也拿着一面旗子,上书“中国国情”,最后以自己的利益为准则,什么有利就挥什么旗——反正有理无理,蒙了再说。

  来源:广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