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孩子们需要“有温度的阅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3日10:02 南方日报

  孩子们需要“有温度的阅读”

  众专家炮轰传统阅读教育过于单调冰冷令儿童远离书本,并冀望绘本教学破解困局

  在电视和网络的强势夹攻下,孩子们逐步抛弃了书本。阅读教育一落千丈。有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四年级学生中有阅读困难的达17%;到了18岁,仍有30%的人达不到

高三阅读水平。

  孩子们为什么对传统儿童读本不感兴趣?如何才能破解儿童阅读的困局?本月10日,来自内地、香港、台湾的儿童文学专家以及深圳部分学校的教师和家长齐聚南山区后海小学,参加了由该区教育局和CBBY(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联合举办的“‘绘本快乐阅读’教学研讨会”,众专家在研讨会上集体炮轰功利性阅读让孩子的心和书本的距离越来越远,希望老师和家长放下身段,让孩子通过绘本阅读去热爱与渴望,在快乐中享受阅读。

  新闻会客厅

  “功利性阅读让孩子离书本越来越远”

  嘉宾1:后海小学校长、“绘本快乐阅读”课题组负责人袁晓峰

  记者(以下简称“记”):“绘本阅读”是个新鲜提法,学校是什么时候开始对此关注?

  袁晓峰(以下简称“袁”):“绘本快乐阅读”是前年确立的校本研究课题。我们认为与传统文字阅读相比,以读图为主的绘本阅读具有直观性与形象性,符合儿童审美需要和心理特点;在长期阅读中,能潜移默化地激发儿童阅读兴趣。目前,全校已有10个班进行绘本快乐阅读实验,吸引了国内6个省的8所中小学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3所中小学签约合作交流。

  “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

  记:为什么花这么多精力去推进这种阅读方式?

  袁:阅读能力是儿童今后学习能力的基础,有研究表明,3—8岁是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阅读频度越高、阅读时间越长的孩子,学习成绩越好,反之则成绩越差”;其次,因为有能够讲故事的画,有感人或有趣的故事,绘本能让孩子有亲切感,容易引起其阅读兴趣;再者,目前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确实存在困境,比如:阅读教学过于程式化、少趣味、单调重复、局限于读单篇文章;教师把握课堂的主导权,不能做到和学生平等对话、共同讨论,在指导中总希望把描写优美的段落让学生反复地读或背下来,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和被动性,久而久之使学生失去阅读兴趣。

  此外,教辅书市场的火爆说明功利性阅读已经影响到千家万户,孩子们常为了分数、考试或家长和老师的要求去阅读,使阅读很难发挥应有的功效,孩子的心与书本的距离也越来越远。所以,绘本阅读是孩子通向流畅的文字阅读过程中必经的阶段。

  “绘本选择要尊重学生需求”

  记:在推动这一理念的过程中,如何把握它的尺度,比如应该选择哪些绘本给孩子读?

  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要求老师抱着“是分享而不是教导”的心态,不居高临下地灌输和教导,也不冷漠旁观或权威评判,只是平等地和孩子分享阅读感受和内心体验。为学生选择绘本时,主要是尊重他们的选择,“只要是健康的、孩子喜欢的书,就应该鼓励他们阅读”;同时鼓励学生在有兴趣的情况下创作绘本。

  记:通过“绘本阅读”,希望让孩子达到什么状态?

  袁:了解书的内容只是读书的一个目的,主要是让他们喜欢读书,享受到阅读的快乐,变成小书迷!我推崇一句教育格言:我们教孩子去热爱与渴望,远比我们教孩子去做重要得多!而要让孩子喜欢上阅读,就得有人引领他们进入书籍的奇妙世界,拉近书与孩子的距离。

  记:那目前成效如何?孩子们有变化吗?

  袁:很明显。上个月30日,我们分别对二、三年级6个实验班共220名学生作了问卷调查,并将其与平行班(未做实验的班,下同)进行比较。发现实验班里“觉得编故事、写故事非常有趣”的人数比例从实验前的29.5%增加到88.2%,而平行班只有28.9%。目前,实验班学生累计创作绘本故事书1056本,平均每人创作4.8本,其中,有同学竟达到36本,是创作得最多的。在学习的态度上,71%的实验班学生因喜欢快乐阅读课而更加喜欢学习,“上课时积极发言”的学生比例由以前的33.2%上升到61.8%,而平行班仍停留在31.3%;表示“非常喜欢”的学生由28.2%上升到57.7%,而平行班只有27.8%。

  “阅读是一个孩子成才的低成本方式”

  嘉宾2:北师大儿童文学博士、儿童阅读推广人王林

  记:当前儿童阅读面临的最大困境是什么?

  王林(以下简称“王”):这可以从多方面来说,我认为最主要是观念问题,就是你敢不敢把阅读摆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其次是整个政府对这块并不是很重视,其实儿童阅读是世界教育改革的一个很大的潮流。在美国、日本,我国的台湾,都是投入了很多钱来做这个推广,美国总统小布什就任之后颁布了教育改革法案,里边就有很多的篇幅谈到“要以阅读为主轴进行教育改革”,投入了大约50亿美金健全社区图书馆和中小学图书馆;而在此前的克林顿政府时期,根据2000多份报告也得出一个结论——阅读能力是所有学习能力的核心!如果一个孩子在小学三年级之前,还没有形成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可能他一辈子都不会对这方面感兴趣。

  “教育改革太局限于课改”

  记:那我们现在教育改革的主潮流是什么?

  王:我觉得还是以学校为中心,或者很多时候是教材的变革,太局限于课改。而且常把阅读摆到语文的角度去思考,其实阅读的好处绝不仅是语文方面,孩子如果阅读能力弱,对英语阅读,对奥数题、数学题的理解大概都不会很强。

  而在学校这个层面的困境主要是老师观念不够,认为教语文或者教书就是教教材,把一本教材教完了,就对学校或家长有个交代,99%都是这样的情况。即使放手让孩子去读,他能不能指导孩子阅读?其实中国孩子很聪明,阅读信息能力很强,但我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挫伤了孩子对阅读的亲近感。结果当孩子不爱阅读时,我们反而说“你看,他不愿读书”,“倒因为果”了,这是很可怕的现象。

  在家庭这块,我觉得父母对考试成绩或关于什么样是成功、成才应引起重新思考。南方相对来说还比较开放,在中西部或北方的一些城市,有些家长还是太保守,以考上大学为成功标准。过去人们以社会地位来看待成功,现在又以财富为取向,以拥有财富的多少为标志,可我觉得一个人的成功是心灵的快乐、心灵的充实程度,以及对人类经验的感受程度,这个比较重要。

  记:这种困境造成了什么后果?

  王:后果就是孩子不亲近阅读,更喜欢电视、电玩,成绩上不去。其实,通过阅读能改变家庭、社区的文化氛围,提升家庭的文化气息。这不一定要建立在很复杂的东西上,我一直强调阅读是一个孩子成才的低成本方式。

  记:那父母应该如何教育孩子阅读呢?

  王:国外一些小说的插画常会出现“一家人在壁炉前围坐着读书”的画面,可能我们会觉得那是一个“前现代社会”的状况,那个时候没有电视,所有的人都围坐在一起,交流、讨论,我觉得阅读应该是这样一个方式!到电视时代是这样,这边是电视,那边坐一帮人看,全部是单向的,这是“现代社会”。到了电脑时代,即“后现代社会”,一人一台电脑,没有交流了。一个家庭不以交流、讨论为基础,怎么办?所以,我强调在阅读上要回到前现代,回到古典,这是真正的一个亲子阅读方式。

  “绘本不等于‘带插图的书’”

  记:提到绘本,不少家长认为它就是有插图的书。曾有专家以“文+画=带插图的书;文×画=绘本”来区分两者,这个“+”和“×”如何理解?

  王:你说的是日本绘本研究者松居直的提法。的确,许多家长说“我们买的书都有图啊”,但那不是绘本,而是带插图的书,此时图是文字的补充,即便没有图,仅看文字,它也把所有内容都说清楚了。绘本的图则不依赖文字,各自传递信息,互相补充,甚至图比文字更重要。

  记:绘本阅读在西方国家已成为普遍接受且备受重视的阅读方式,甚至一些大公司在招聘员工时也以此来测试人才。但据我所知,我国传统对绘本存在一些轻视和误区,究竟是什么?

  王:主要有三个误区。第一,绘本在国外的儿童读物中占了70%,我们这不到20%,绘本在新华书店买不到,出版社前几年也不敢出,因为家长认为“字太少,图较多,没有实际意义,不实惠,价格偏高”。第二,对图太强调“像”,要求写实,而有些绘本家是现代派技法,也就是像儿童派的技法很多。其实太强调写实,不符合孩子的欣赏习惯。第三,家长对阅读太强调功利性,喜欢选择知识、科学和道德训诫方面的内容。爱是潜移默化的,不是说你今天想要孩子讲卫生就编一个小猴讲卫生的故事就可以的。

  “大人看图画书时要把身段降低”

  记:那么,绘本阅读目前在我国开展得如何?

  王:非常不好,但相对前几年好很多。我们的绘本阅读是从民间开始的,在北京首先是一些“海归妈妈”回国后,发现根本没有适合孩子读的书,她们了解绘本对孩子的重要,就同其他妈妈讲。另外一些专家、图书馆逐渐加入这个行业。由于以前压抑得厉害,加上这种方式对孩子带来的冲击力、许多能力的培养能很快体现出来,这两年绘本阅读的发展是井喷式的,扩散速度超过我们想象。

  记:在教孩子进行绘本阅读时该注意什么?

  王:大人看图画书的时候要把身段和心灵都降低。有个现象很有趣,就是看图画书时,图画中的细节往往是小孩先发现的,这是因为大人识字,首先看文字,而小孩不识字,先看图,所以我们要通过孩子的眼睛来看图画书,更重要的是用童心去体会、去感受,要向孩子学习。

  “绘本特别能锻炼孩子的想象力”

  嘉宾3:后海小学学生家长王红梅

  记:你以前接触过绘本吗?

  王红梅(以下简称“王”):根本不知道,直到孩子上一年级,有天回家突然说老师要他们画绘本,我还觉得很奇怪,“怎么作业这么难?”

  记:你觉得难,孩子当时也这么觉得吗?

  王:他倒是觉得可轻松了,还特自信地跟我说:“妈妈,我都想好了!”,然后一下就说了好几个故事,而且都很有自己的想法。

  记:以前知道他“这么有想法”吗?

  王:完全没想到。以往给他讲故事,他最多就是问个问题,听完了就完了,但看绘本,他就开始思考、观察、想象。我们家到学校只有10分钟路程,他一路上能编出3个故事,而且想法超乎成人的想象。比如有次我带他去爬山,路边有棵树歪了,他看到后突然对我说“妈妈,我想到一个故事:有棵小树很懒,它不好好长,结果就长成了一棵歪树。后来别的小树都成林了,就它歪在那儿,老绊着路人的脚,护林叔叔就把它砍掉了。”哎呀!我当时听了觉得真的需要重新认识孩子,我们都太低估他了。尽管这个故事很简单,却很有道理,真是令人太惊讶了。

  记:孩子进行绘本阅读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王:一是这种方式特别锻炼孩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二是孩子编的故事尽管短,但有完整情节,思想被开发出来,我现在一点儿也不担心他以后的作文水平,因为作文最需要思想的支撑;三是它拉近了亲子关系。毕竟孩子还小,有时语言还难以表达准确,但他现在会不经意地通过画面来展示。比如我平时老怕他胖,就控制他吃东西,结果有次他就画了一张画,画上写着“小熊很懒又很馋,熊妈妈就说‘你这么胖了还吃!’可是小熊就是很爱吃肉啊!”我一看,马上就意识到:哦,我这种简单阻止的方式,给他心理留下阴影了,后来就改变了自己的态度。

  记:为什么绘本会受孩子欢迎?

  王:对于低龄孩子来说,我感觉绘本制作得精美,字少但是信息量大,孩子看了不费劲。我观察过,故事书每次看完了他就不再翻了,但是绘本他老去翻,而且特别爱惜。另外,我想对家长说,不要觉得孩子画得不好,只要他能表达出意思就行了;和孩子一起阅读绘本时,也千万不要按你的想法去引导他,而是让他自己思考!

  记:如果没有发现绘本阅读,你觉得孩子会怎样?

  王:那(孩子的)一些灵感、想象力就泯灭了,失去了一个开发发散性思维的机会。现在这个孩子,也不管老师有没要求,只要高兴就编故事、画画。

  现场花絮

  副区长给孩子讲故事

  “爸爸生气时,小朋友要想着爸爸是爱自己的,知道吗?”讲台上一名“男教师”身体微弯,声音柔和,只有知情人才知道,他是南山区副区长宋强。此时,他正声情并茂地与孩子们分享日本绘本名家宫西达也的著名绘本作品《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一部从父子亲情的角度讲述信任和爱的故事。

  事实上,除了宋强,在上周末举行的绘本快乐阅读研讨会上,南山区政府和教育局相关领导纷纷化身为“故事叔叔”给孩子们讲绘本故事。整个过程中,后海小学二年级的30多名孩子随意坐在椅子上,时而神色紧张,时而开怀大笑,时而搔脑思考,心情随故事情节而动,不断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气氛之和谐,完全让在场者忘记了身份概念。

  笔者经常参加教育研讨会,虽与会者大多富有观点,但一般半日即让人感觉疲惫,但此次研讨中穿插的近10个读绘本故事环节,却让人感到轻松和亲切。

  “绘本教学让孩子们充分体会到创作书本和阅读的快乐,读故事的人也会随之被孩子的善良和天性所感染,甚至与孩子一起成长。”有人这样解释。

  儿童阅读推广人王林博士对此则认为:“在亲子阅读中,我们的家长总是认为没时间,于是他想到‘很好的办法’——买故事光碟给孩子,甚至认为这个更加专业。但其实读什么并不重要,关键对孩子来说,他的感觉是‘我的妈妈和爸爸在给我讲故事’,爱和热情比技巧更重要!孩子需要带着体温的讲述。”

  精彩语录

  □“家庭和学校是帮助孩子起飞的双翼,只有朝着同一目标同时展翅,孩子才能高飞。然而,许多大人却把成人世界的功利欲望与压力强加于孩子,早早把他们绑到职业培训的战车上。其实好的教育应当是‘让孩子像孩子’!”

  ——后海小学校长袁晓峰

  □“我在台湾将绘本阅读称为‘无压力阅读’,所以只要孩子能高高兴兴地读这本书,我不必考他,不必问他,不必要他写心得,不必要他写佳句,其实孩子都是蛮喜欢阅读的!”

  “孩子的口味和大人是有差距的,我以前蛮有信心的,觉得这本书孩子会有兴趣、会喜欢,但是现在却越来越猜不准。所以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带着孩子进入一个阅读世界时,要放弃我们的一些成见和主观判断,用尝试的心态去为他提供不同的信息。因为不同的绘本家从不同角度诠释人的各种层面,一个好的故事其实就是作者经验整合的典范。”

  ——台湾小学语文研究会会长、辅仁大学哲学博士赵镜中

  □“图画书最大的魅力在于翻页,它利用一个个悬念来引导人翻页;真正好的图画书,它的画面会讲故事。”

  “大人和孩子看图画书是完全不同的:孩子看图时从局部看起,大人则从文字看起。大人应用自己的声音读文字,让孩子去看图并理解里面所包含的内容。其实,单纯讲个故事谁都可以做到,但我们要教会孩子观看图画中的变化,比如背景颜色、鞋子颜色等细节变化。”

  ——浙江师范大学副教授、儿童文化研究院研究员、绘本研究专家彭懿

  名词解释

  绘本

  绘本是一种重要的儿童文学样式,是绘画和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在英文中叫“PictureBook”,在日本称为“绘本”,我国有时也叫“图画书”。这一概念是近年来提出的,绘本中的图画一般是手绘之作,生动迷人,具有和语言叙述同样的功能,承担着叙事抒情、表情达意的任务。几米的《向左走,向右走》等作品就是成人绘本。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张玮

  实习生姚红平

  图:

  老师在讲解著名的绘本《一只会开枪的狮子》,孩子们想象力丰富,争相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何俊摄

  南山区副区长宋强在现场给孩子们讲解绘本。何俊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