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邻里亲情今日仍在否?都市中寻觅当年“蓝边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3日13:05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杭州12月13日电题:杭城寻觅“蓝边碗”

  作者何益霞

  上个周末回老家浙江绍兴,淘气的小外甥不小心打破了母亲的一口“蓝边碗”,母亲一边替小外甥解围,一边默默地拾起碗碎,望着橱窗里为数不多的“蓝边碗”,母亲是既

心疼,又心喜。

  所谓“蓝边碗”,是没有花色、不花里胡哨、估计能装半斤饭的那种比较大的碗,因为在靠近碗口的地方,有一道纯蓝的边,大家都形象地叫它“蓝边碗”,正如上世纪七十年代前人们过的日子是“清汤寡水”的清贫、朴素。那时,中国几乎每家都有蓝边碗,因为它便宜、实用、实在。

  记得小的时候,如果哪一家包了芋饺,这户人家就会用蓝边碗盛上一碗,趁着香喷喷的热气给左邻右舍送去。一阵惊喜,一声“谢谢”,顿见邻里情深。邻家人在品尝完后,会把碗洗得干干净净给主人送回。有时,邻家人正好也有“稀罕的”、“好吃的”东西,也弄上一碗,连同要还的碗一块儿送去,所谓礼尚往来,左邻右舍,“蓝边碗”有情。

  在母亲的印象里,普普通通的蓝边碗,盛装着邻里亲情。那时邻里也会有误会、不快,甚至也有感觉“夹生”的人,但一个蓝边碗送过去,彼此又笑意写在脸上,误会、不快也迎刃而解。

  而如今,“蓝边碗”不见了,换上的是形状各异、图案精美的碗。母亲喜的是,我们不用再过“清汤寡水”的清贫日子了,而心疼的是,“蓝边碗”盛起来的邻里亲情似乎再也不复存在。

  回杭州后,我奔波杭城的几大小商品市场和超市,在浏览各色的碗碟之后,还是未发现“蓝边碗”的踪迹。店老板好心地向我推荐:选其他款式吧,这年头还有谁用土气的“蓝边碗”。

  的确,这年头我们大家都不用土气的蓝边碗了。在这钢筋水泥铸起的现代化城市里,大家“躲进小楼成一统”,邻里之间“对门不相识”,甚至“老死不相往来”。曾让许多外国学者称羡的中国城市中融洽和谐、互帮互助的邻里关系,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这一优良传统似乎被不少城市人渐渐淡忘了。

  但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 许多事实表明,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居民不愿再忍受邻里不相往来的孤独,我们还惦记着蓝边碗盛起来的融融邻里情意。自二〇〇四年杭州创办中国首个城市邻居节,杭州每年都会在秋风送爽、丹桂飘香的日子里举办邻居节,邻居节已成为杭州老百姓所熟悉的节日,街坊邻里间见面、聊天、活动的机会多了。此外,近年来,河北、上海、北京和广东等地的一些城市,也陆续举办了旨在重建和睦相处、互帮互助的邻里关系的“邻里节”。

  中国初唐诗人王勃曾这样描述相邻而居的生活:“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我想,母亲的蓝边碗虽已不见,但我们仍可叩开邻家之门借勺盐巴。邻居间多来往,诗人王勃描述的这种相邻而居的生活还会回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