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农疗”让“疯狂”回归平静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3日14:08 金羊网-羊城晚报

  ■和谐广东·关注民生

  文/本报记者陈辉 图/本报记者阙道华

  栽花种菜养鸽喂鸡,看我荷锄篱下日出日落……康复农场广州出现,突破单一精神康复模式

  广州帽峰山下,有一个很特别的农场。说它特别,是因为它的“场友”都是精神病人。够条件入场的精神病人,在这里进行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农疗”,这是广州市残联为帮助精神残疾人回归社会的康复工程。

  目前中国精神病患者1600万人,各类精神病的患病率达13.47‰,精神卫生问题已经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带来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可喜的是,广东、吉林、北京、上海等省市已出现专门为精神病康复者提供服务的康复农场,“医院—家庭”这种单一的精神康复模式正在突破。

  

“农疗”让“疯狂”回归平静

  图:康复农场的老师带着患者学简单的舞蹈

  帽峰山下骤雨初歇;康宁农场花卉蔬菜……

  戴金丝眼镜的他“自留地”里摘菜

  2006年11月22日午后,骤雨初歇。

  记者走进广州帽峰山脚下的广州市康宁农场。举目四望,近四百多亩土地的鲜嫩、翠绿尽收眼底。

  阿华午睡醒来,去训练室打过卡,就匆匆赶到他的“自留地”。这是一个30多岁,穿蓝色衬衣,戴金丝眼镜的小个子青年。他的胸前戴着“广州康宁农场场友”的胸牌。

  还好,大雨没有浇坏新种的小秧苗,相反,雨水把土地滋润得黝黑,一片片绿叶上都挂着像珍珠般闪亮的水珠,今天下午不用浇水了。

  “看,这是我种的生菜,这是我种的木瓜,这是我种的南瓜,这是我种的变叶木,这是我种的满天星……”阿华的眼光中闪烁着胆怯,不敢直视我们,但语气里却有丝骄傲,就像一个害羞的父亲在炫耀自己的儿子。几个月精心地照料,浇水、施肥、除草、摘黄叶……看着这些“绿色的小生命”从无到有,一天天长大,阿华有一种养育孩子般的快乐。

  “我种的奶白菜已经收过一次了!”阿华轻轻地说。

  阿华在做农活上像有天赋似的,来农场几个月了,因为表现出色,分得“责任田”越来越多,已管理着几个品种的蔬菜和花卉。

  城市噪音喧嚣社会;竞争激烈心弦绷断……

  频繁换工作的他几进精神病院

  阿华是广州黄埔人,毕业于成人大专对外贸易专业。他曾经做过生意,当过报纸发行员、当过小酒店的服务员等。可能是由于他天性细腻、脆弱,不能够适应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日趋紧迫的商业竞争,阿华频繁地更换工作,但没有哪个能做长久。再加上城市的噪音,高架桥上的车流,阿华陷入严重的失眠。终于有一天,阿华那根敏感而脆弱的心弦绷断了,他被父母送到精神病院。

  从精神病院出来后,阿华的病情已基本稳定。宛如被修复了的机器送回社会,阿华希望能重新融入社会,他的父母也这样希望。

  但事实上,这台机器远比父母想象的破损还要严重。这个喧嚣的社会让阿华精神上感到惧怕。他尝试找份工作,也找到了,但很快就丢了。

  第二次崩溃来得更快,也更猛烈。

  这次从医院出来,他就只能退缩到家里,退缩到两位年迈的老人身边。

  医院—家—医院……他的生命轨迹注定是这样的两点一线吗?

  

“农疗”让“疯狂”回归平静

  图:一位患者在育苗温室里插钎种植榕树苗

  良好环境适量工作,分享成果唤回美好……

  “农疗”“娱疗”训导师一一跟进

  今年5月,康宁农场开始对外招收“场友”。

  农场负责人说,“过去精神病人多被关在家里或者医院,出院后大都待在家,较少接触社区,造成他们依赖感强,社会活动功能退化,更加自卑,成了家庭的包袱。为了让精神残疾人早日回归社会,广州市残联在广州市白云区钟落谭镇陈洞村建立这个以‘农疗’为主的精神病人康复农场。通过农艺培训、生活自理和娱疗培训,使精神病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其中农疗即为园艺疗法,主要是进行蔬菜生产、果树栽培、花卉管理、果蔬产品初加工等内容。以适量的工作,良好的环境及劳动成果的分享唤起精神病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阿华的父母把阿华送进了这个“农场”。

  在这里,阿华的情绪稳定下来,失眠好了,精神状态也好多了。现在,阿华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生活自理能力差,不爱刮胡子、换衣服,洗澡不到一分钟就出来。他的导师,一个20多岁女康复培训员,为了培训阿华养成每天剃须、洗澡、整理床铺的习惯,还专门制定了一份一个月的培训辅导计划。现在农场进行农疗的不到30人,常住的有16个,导师们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一对一、一对二或一对三培训辅导。

  下午3时,阿华的场友们在花棚里学习了彩叶草、榕树的扦插技术。由于天气不好,计划要去鸽房、鸡鸭养殖区域的喂养活动就临时取消了,改作室内的“娱疗培训”。钟侦侦和另一位年轻的导师郭艳红带着场友们唱歌、跳舞。阿文上前表演了一个“开汽车”舞蹈,阿元模仿邓小平南巡讲话,惟妙惟肖,大家笑得前仰后合……

  开放式管理,淡化“病人”感觉

  “农疗培训”没有医疗行为

  “农场实行开放式管理,场友和工作人员都不穿特制服装,在一起吃饭,住宿的条件也一样,我们就是要淡化他们是精神病人的感觉。”农场负责人说。

  农场里暂时没有医疗行为,但已聘请了精神科专家入场指导康复培训工作,和导师们一起评估场友的康复状况,并给出培训建议,场友每周一从家来带齐一周服用的药物,放在专用的药柜里,在工作人员的监督提示下,按时吃药。据精神病专家介绍,许多病情稳定的精神病人出现反复都与不坚持定时服药有关。

  农场负责人说,从10月份开始对场友试行“奖励机制”,场友们收获的蔬菜可以折价卖给农场食堂,所得的收入算集体所有,然后根据每个人的综合表现打分来分发劳动所得,场友分到的钱不多,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收入,场友们有了成就感,恢复了自信。

  场友入场及收费:场友周一入场,周五返回广州,农场有专车接送;目前农场免收精神康复者的一切培训费用,住宿费、水电费和杂费,只收取基本餐费。餐费标准每天12元,月底多退少补。

  入场条件:具有广州市户口,年龄18到45岁,有合法监护人,无传染病及严重躯体疾病,通过评定具有自我照顾能力及日常生活技能的病情稳定的精神病康复者。

  联系电话:37409023、37408025

  (紫/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