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新农村建设的接力棒交给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3日19:48 四川在线

  记者最近深入川豫鄂三省产粮区调查发现,尽管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然而,由于种粮仍未走出“比较效益低”的怪圈,如今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老龄化”现象突出,农业生产面临“后继乏人”的窘状,一些农民和基层干部甚至发出“十年后谁来种田”的担忧。(12月12日《经济参考报》)

  近年来,尽管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特别是在提高农民种粮积极

性方面,先后有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粮食最低收购价等优惠政策,但这一切并未能从根本上留住农民外出的脚步,无法让种粮农民的心“踏实”下来,使种粮成了“老年人”的事情。拿四川来说,2004年全省有1490万农民外出务工,比上年增长740万人;举家外出务工的农户达到200万户,占全省农户的10%;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劳务收入达576亿元,比上年增长25.2%。殊不知:1490万农民工大军,正巧与北京市总人口相等,意味着四川有30%以上(江西、福建高达4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跃出农门”,这个数字相当一个中等国家的总人口。同时,200万个农户举家迁往城镇,说明了他们告别农村的决心和勇气,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劳动力转移,而是人口以户为单位的群体大迁徙。尽管576亿元的农民工劳务收入,大大超过了该省地方性财政收入,但四川这种动态性的变化只是全国其它省市的一个缩影,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国民工潮发展的强劲势头。据有关专家估计,目前我国农民工数量在2亿左右。为什么年轻人都“愿意”抛妻别子外出务工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相对增加,而农村人均耕地不增反减,加之化肥种子又一个劲地涨价,种粮比较效益仍然偏低。正如一农民所说:现在种粮“没啥赚头”,而且很不稳定,一遇天灾,亏本是经常的事。种粮保口粮、赚点油盐钱还可以,要靠种粮挣钱致富,难上加难。

  要明白:新农村建设关键要靠人。在自身生产缺乏的初期阶段谁来建设?没有良好的经济收益,就没有几个青壮年愿意留在农村工作,城里打工一个月也许能顶留守的老人全年的收入,虽然在城里,打工者的地位是最低的,但迫于无奈,尤其教育、医疗、养老等“三座大山”逼得农民别无选择。

  当务之急就是要坚持已有惠农政策的前提下,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采取综合措施,多管齐下,进一步“安农心”,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让种粮农民有利可图,让广大青壮年农民成新农村建设事业的主力军。要认识到充分调动青壮年农民建设自己的家园的积极性是新农村建设是否成功的关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没有各种高素质人才的参与,学习技术、学习文化、学习新的自我组织和管理经验,都是空谈,更不要说生产的发展。那新农村建设将会大大受到影响。期待各政府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坚持以城带乡、以工补农,走城乡一体化的道路,不断实现农民就地转移就业的目的。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本。新农村建设最终还要依靠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建设主体作用。期待各地通过兴办各类经济实体把把一盘散沙的农民组织起来,凝聚成新农村建设的巨大力量,特别要把新农村建设的接力棒传递给青壮年,让新农村建设后继有人。

  网友:刘纯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