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直到每个遇难者都有名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4日10:04 南方报业网

  来论

  

  为告慰亡灵,为收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证据,近两年来南京一批研究机构、专家学者一直坚持着寻找遇难者姓名的工作,明年底首本遇难者姓名录将正式出版。与其说是寻找

南京大屠杀的证据和告慰30万亡灵,不如说中国史学工作者们对历史宏大叙事转向个体历史的明证。

  传统的历史宏大叙事,除了枯燥的数字罗列和简单的历史规律归纳,鲜有个人生命在历史长河的体现,很难激起人们对历史事件的重新评估。这里有莎翁笔下哈姆雷特复仇情节的倾泻,有为“战争失败”辩护的口吻,甚至掀起民族主义的浪潮,还有推卸大国责任的若干借口……30万的屠戮暴行远没有一份呈文的叙述值得人深思。

  然而,战争中的每一个遇难者,都可以是人类战争“丰功伟绩”的血泪控诉者,他们的苦难不仅彰显一个时代的悲情与血泪,也为现代型的政府提供一面镜子,切不可以“大东亚共融圈、人类和平、种族优秀”等若干美名,作为屠戮平民的“丰功伟绩”的明证。

  看到92岁的马家才老人回忆:“马义山,帮人家做活的,当时二十七八岁。日本人用刺刀捅了一下,见没死掉,逼迫宋老头用榔头捶他的头,捶扁了脑袋……”激起我对战争的深思远胜过诸如“爱国、民族、主权、自由”的高义,看到先辈们为求得个人尊严及生存最后一搏的勇气和战争肇始者的卑劣和残酷。

  宋金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