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高校教师"翘课"成风 缺课次数比上课次数还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4日10:25 中国新闻网

  近日,南开大学选聘出57名“学生教学质量信息员”,信息员将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到学校教务管理部门,教务处则对反映的问题进行核查处理。记者从京内外几所高校得知:在一些大学中,学生对教师“逃课”、提前下课的现象已习以为常,有些老师的缺课次数甚至比上课次数还多,但很少有学校设置专线或组织专门队伍对教学进行监控,也鲜有同学将此问题反映到教务处。

  教师“旷课” 学生遭殃

  北京某工科大学的小王说,在该校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提前一两节下课的情况不稀奇。“很多老师在校外教培训班、开讲座,一些老师还跟公司有私人研究项目”,小王说,一位教电子材料的教授8周课只上1次,最后让学生交一篇论文完事,年年如此。一些兼行政职务的教授缺课也很常见。北京某大学的一位教授兼任所在学院院长,一学期8次课中“逃课”达4次之多,虽多次承诺“补课”,但最后都不了了之。

  大连某大学研究生小孟和上海一所重点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小孙也反映,老师有事不来或找个博士代课是很平常的事,这种情况多发生在知名教授身上。

  采访中发现,一些缺课的教师往往将补课作为完成教学任务的补救方法。武汉某大学的一位教授曾在教传播学相关课程时,将10周的课并作5周上,周末从下午2点一直上到晚上9点。北京某重点大学的学生则反映他们有一次补课竟补到了晚上11点。此外,一些老师事先没跟学生协调好,“放学生鸽子”的情况也存在,这些教学中的不和谐音,一定程度上打乱了学生正常的学习秩序。

  目前,各高校对上课时间都有硬性规定,校规中也对教师旷课行为制定了严格的处罚细则,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师的上课时间。但为了鱼与熊掌兼得,一些教授常常下了飞机就去上课,下了课再上飞机。表面上看不侵占上课时间,但这种不稳定的时间分配经常会侵占正常的备课时间,师生的交流沟通也大大减少,一些研究生半年也难得与导师见一面;一些老师仓促备课或重复使用往年教案的现象比较严重,一位副教授的同一份教案竟讲了10年。

  教师缺自律 教学少监督

  众多被访者反映,老师忙于项目研究、培训班、会客,甚至个人公司等事务是缺课、调课、提前下课的主要原因。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潘懋元教授认为,“这是市场经济下的产物,创收是主因。”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师王佳航博士则认为,教师迟到、早退、无故缺课,首先是教师本人职业道德的问题。职业操守对教师最起码的要求是在岗,无故缺课从师德上来说不能为人师表。“教师的职能不只在于几节课”,教师在教书之外的主要职责是育人,通过职业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校期间老师的表现对学生将来的工作态度有直接的影响。

  对于因行政事务影响教学的老师,潘懋元认为,“当领导不能以身作则,当然管不了教师,反而破坏了教学科研”。如果不是专职行政人员,教学、科研还是最主要的。上课和行政冲突时,教学是压倒一切、神圣不可侵犯的。

  王佳航认为,高校中的“走穴”现象有深层次原因。一方面教师工资低,仅靠学校工资难以维持正常生活,一些教师“走穴”代课实属迫不得已。另一方面,频繁“走穴”的多为学术精英,他们是重要社会资源,利用课余时间服务社会无可厚非。关键是一个“度”的问题,要看“走穴”的频率是否影响上课。她还指出,无故缺课、提前下课的现象经常出现却不被发现、处理,也反映出大学管理制度的缺失和学校行政工作的不作为。

  现在,各高校大多设置了课堂教学评估体系,但效果还不尽如人意。在填写评估表时,一些学生考虑到能否拿到学分等因素,往往在分数上给老师“留情面”;还有些学生认为教师评估只是走形式,所以对待评估并不认真,打分随意性较强,弱化了教学评估的有效性。而评估并不直接与教师的职称、待遇挂钩,也就难以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

  整肃学风 要靠制度

  目前,国内一些高校将教师迟到、无故缺课、上课接电话等行为认定为重大教学事故。比如,中国政法大学规定,教师缺课必须具有“两章”,即教务处和院教学秘书的印章核准,同时还须征得主管副院长的同意,违规教师将受到记过处分,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有效规范了教学。西南大学则设立了专门的教学投诉电话,对教师缺课等不规范的教学行为进行监控。

  潘懋元教授指出,目前的大学教师选拔存在重学问、轻师德的倾向。高校中新教师现已占到一半,但他们在教书前大多未接受过专门的师范教育。他建议,可采用网上征询学生意见的方式,把大多数学生的主流意见纳入到教师的评估中,并将奖惩结果反馈给学生,以加强对教学管理工作的监督,提高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潘懋元同时指出,教师无故缺课、提前下课等现象往往出现在一些校风不太好的大学,建设严谨、负责的教学环境应成为改善教师上课态度的重中之重。

  大学要良性发展,须加强学术研讨的规范性和制度化。目前国内一些大学已在学术制度建设方面先行了一步,学术假制度开始在国内高校落地生根。教师学术假制度是哈佛大学在1880年首创的,该制度规定,每年给教师3个月或更长的带薪休假时间,用来进修、访问国际知名大学、到国内一流大学或强项学科作学术交流或者集中时间著书立说,但禁止侵占正常上课时间,这既活跃了学术交流,也克服了教学与科研之间的矛盾。因国内高校师生增长的比例不同步,学术假制度推广起来有些困难,但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已排除各种困难开始实施。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冀晓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