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记者对话公安系统新闻人物 当了警察我光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4日11:48 生活报

  本报首席记者 李伟俏

  时间:13日19时

  地点:黑龙江省公安厅“黑龙江省公安系统十大新闻人物”颁奖晚会现场

  灭火一线的女警官

  采访对象:杨丹(哈尔滨消防支队道里特勤中队指导员)

  记者:同是女同志,我很敬佩你,也为你感到骄傲。你是黑龙江第一个在灭火一线战斗的女警官,在全国也为数不多。你参加了上千次灭火战斗,那么,哪次灭火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杨丹:2001年1月5日早晨,道里区长鼎大酒店半地下室灶房柴油罐起火。我们到场时二楼包房困住了20多人。根据现场情况,我们兵分两路,灭火救人同时进行。很快,大火被扑灭,营救被困人员也顺利进行。这时,我听到进入半地下室的队员喊“接人”,就立即接住了从窗口递出的担架。一看,吓得我差点儿把担架脱了手,担架上是一具已烧得面目全非的尸体。这场大火至今我还记忆犹新,也使得我更加坚定了为消防事业奋斗终生的信念。

  记者:你现在有孕在身,而你仍然还坚持在灭火救援的一线,你丈夫有没有抱怨过?你又是如何处理好家庭和事业之间的关系的?

  杨丹:在我怀孕期间,我仍坚持在灭火救援一线工作,我的家人看到这种情况,不但没有反对,而且在背后给了我默默的支持,因为他们知道我离不开消防事业,离不开我的岗位。

  我为小乐感到光荣

  采访对象:孟凡乐(生前任哈市南岗公安分局哈西派出所民警)的父亲孟浩光

  记者:孟叔叔,您好。我知道旧事重提,就像在揭您的伤疤,可是我依然希望用这种方式来怀念人民的好民警、您的好儿子孟凡乐。在凡乐牺牲之后,您到了他生前工作的地方———哈西派出所,您在看到你儿子的同事的时候,您是怎样的感受?

  孟浩光:凡乐走了,我心里非常悲痛。当时,我就想到凡乐的派出所里,看看他的同事。当看到他的同事在派出所列队向我敬礼时,还跟我说:“凡乐走了,还有我们,我们就是您的儿子。”的时候,我特别激动。

  记者:在我对您采访时,您对我说过,凡乐在大学即将毕业选择当警察这个职业时,很大程度是受了您的影响,当时他第一个征求了您的意见,在凡乐因公牺牲之后您是否对自己当初的这个决定后悔过?

  孟浩光:我是一个老政法工作者,凡乐的确是受了我很大影响,我支持他选择警察这个职业,虽然,他牺牲了,但我从没有为我的这个决定而感到后悔,社会需要稳定,需要平安,就必须有人付出。为此,我不但没有后悔,我更感到光荣。凡乐这孩子,没有给我们丢脸。

  不工作比死还难受

  采访对象:徐联众(建三江农垦公安局刑警大队大队长)

  记者:徐队长,我知道您干了20年的刑警,人送外号“拼命三郎”,前一段时间,因患肺癌晚期,家人送你到北京去看病,可是你却悄悄溜出了医院,回到建三江,你向局长恳求说:“我必须回来工作,没有工作的生活比死还难受。”你当时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还要拼命呢?

  徐联众:因为惦记大兴农场十五队的那起凶杀案,平时忙碌惯了,一闲下来无所适从,觉得应该尽快回到工作岗位上。党和人民培养了我多年,得了这个病,心里也有思想准备,就想利用剩余时间再为大家做点什么?

  记者:你的儿子因为没有钱去上重点高中,最后上了高职,现在在哈市打工,前一段时间他在工作时伤了腿,你却不能前来陪伴。后来儿子给你打电话时哭着说:“爸,我真希望你能来陪我。”当时,你是怎么想的?那时你在做什么呢?

  徐联众:当时,正在侦破我们那儿前锋农场一起凶杀案,其实没有什么比父子亲情更让人牵肠挂肚,我很惦记儿子的伤势,但更令我放心不下的是这起案子,一想到被害人那么年轻却死于非命,我觉得我必须留在命案现场,找出凶手,给被害人亲属一个交代。

  百姓的事没有小事

  采访对象:王江(佳木斯市公安局郊区分局四丰派出所民警)

  记者:你是从部队转业的连职干部,在你到松木河派出所工作以后,有很多的机会可以调换工作,可是你依然留在了那个连客车都不通、连猪肉都买不到的小山村,很多人说你傻,对于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王江:我认为不能说在山村里工作就是“傻”,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更是一名公安民警,我想支撑我在山区工作十三年的就是一种责任,正是这种责任成就了我扎根山区的意志。

  记者:在采访时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在2001年的一个秋天,山里的老鲍家丢了一只鸭子,他怀疑是邻居偷的,两家人为此争执不下。接到这个报警后,四十里的山路你走了四个半小时,其中途中几次浑身冒汗差点晕倒,看到这种情况,前来报警的村民劝你别去了,可是你为什么还要坚持去呢?

  王江:在农村工作了这么多年,我对农村生活有了很深的了解,农村人大都讲面子、认死理,就算芝麻大点事,话赶话,没准就是酿成大祸的祸根。那天我们赶到鲍家沟时,两家拿刀、持斧的就要往一块干了。经过咱调解过后,他们两家人也醒悟了。这就说明,百姓中就算针鼻儿那么大的事,那也是大事,咱当警察的只要是知道了,就必须早管、早处理,这才能避免大祸。

  记者:在山区工作了十三年,你一直在帮助别人,可是你和你的家人还住在一间只有十八平方米的草房里,四处漏雨,不能御寒。去年秋天你准备修补房子,村里一下子来了一百多个乡亲,其中有七旬的老人和十岁的孩子,那个时候你最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王江:说真的,那天看到他们,我一句话也没说出来,我特别感动,我觉得就凭老百姓对我的这份情意,我遭多大罪,受多大累,都值了。

  (生活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