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古墓频现,考古专家变救火队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4日12:23 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徐哲报道

  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部主任宋建形容自己最近有点像救火队员。两天前北外滩惊现古墓群,半个月前黄陂南路徐家汇路口挖出古墓,他都得赶去看。“本市古墓大致分布图早有了,如果有关单位开工前先咨询我们一下,那么地下的先人和文物会保护得更好。”

  另一方面,江苏南京、镇江等地则把考古纳入城市规划,变被动抢救为主动保护。

  古墓出现频率增高

  办公室里,宋建坐下,喝了一口茶,向记者介绍上海古墓的大致分布情况,以原来的南市区为中心,算上黄浦区、卢湾区,这是第一等级。“这是古时‘上海县’所在,原来算市中心,古墓数量最多。”他说,比如上月末,黄陂南路徐家汇路口挖出古墓,被证实是明代富人所有。

  还有现在的松江区,原来是“华亭县”,地位和“上海县”相同,明代居民很多,相信古墓数量亦不少。

  “至于虹口区这个古墓群,则相当于村落居民,所以只有铜镜和日常生活用品,考古价值稍逊。”宋建说。

  他说,最近几年,上海城市建设步子加快,古墓出现的频率增高。仅媒体报道,2004年有2次,今年最近1个月,已有2次。“相信今后随着杨浦、虹口等区的建设,出现的古墓会越来越多,这有利于上海地方史的完善。”

  曾挖出过明朝御医

  宋建1987年起从事上海考古,在他印象中,不少古墓已懂得用木炭和石灰防潮,有些棺木的外面则套上了一层“椁”,起到保护作用。

  至于最有趣的古墓,则是在1993年,上海打浦桥工地发现的明代墓顾从礼棺墓。“历史上,上海一直不是政治中心,古时不算大地方,但这个顾从礼,职务相当于皇帝的御医,可算是一个大官。”宋建说。

  他说,还有一次是在老南市区肇嘉浜路一所中学附近,发现大大小小7个墓,按“人”字形排列,“粗粗一算,整整3代人,最后一代到了明末。”

  ■相关链接

  本市近年发现的古墓

  2004年5月27日,松江新城园中路国税局大楼建设工地上,发现一个明代墓葬群,挖掘出八具棺木,其中一对夫妻棺木保存相当完好。

  2004年11月24日,杨浦殷行路一工地发现明朝古尸。

  2006年11月20日,徐家汇路与黄陂南路、马当路组成的“U”字形区域正在施工中的地铁9号线和13号线工地上,挖出4个古墓。

  2006年12月11日,北外滩惊现古墓群。

  ■专家呼声

  临时抢救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最近,上海古墓频出,加大了宋建的困惑,“我有点像个救火队员,哪里发现古墓就带着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察看,看看有什么考古价值,应不应该保护。”

  “我们这是抢救性考古,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对有价值的文物古墓,应有主动、提前保护的意识,亡羊补牢,有时太晚了。”宋建说,古墓分布早有了,在城市规划、建设前,征询文物主管部门的意见,哪些地方需要保护,需不需要提前绕开等。

  但目前,上海还没有一个文物管理保护条例。我们的“邻居”江苏南京、镇江,还有四川成都等,则把考古融入城市的现代规划,变被动抢救为主动保护。

  难怪,宋建要急。“所幸,最近几次古墓出土,都是市民爆料,也有些工程开工前会咨询我们,这种意识值得提倡。”

  “希望尽快出台类似法律法规,城市发展的同时,不要轻易惊动阿拉长眠于地下的先人。”宋建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