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农民张占胜一进中南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4日14:36 南方周末

  □特约撰稿李青

  11月,61岁的张占胜出了趟远门。

  10多天里,山西临猗县北景乡的石家庄村,突然不见了老支书张占胜微微佝偻的身影。

  让大伙儿吃惊的事发生在12月11日下午。消息还是从运城赶来的记者带来的:据新华社报道,张占胜到中南海给温家宝总理送苹果去了,还受到总理接见呢!

  消息很快传遍了四乡八里,记者来了,村民来了……张占胜保守着的“秘密”被打破了,同时被打破的还有他的正常生活。

  一

  12月12日中午,张占胜坐在自家宽敞亮堂的客厅里,不时被里屋炕头的电话搅扰着。“你们坐,我先把电话打发了!”伏在桌子上,他婉言谢绝着某媒体的收费采访要求。“我们这个村呀,集体力量薄弱……你们做这采访,是为了农民利益,收取点费用是应该的,可我们是有这心,没这力啊!”挂了电话,他皱着浓密的眉毛,发着牢骚:“我给总理送苹果这事,群众又没有一分钱实惠,村上凭啥要花几万元宣传啊,一概拒绝!”

  前一天,乡上通知他,让他给全乡的村干部和群众代表作个报告,就介绍自己送苹果进中南海的经历。

  12月11日,当村民王珍和村上的90多名群众代表、村干部赶往北景乡政府所在地时,张占胜正发动了他那辆旧摩托车,围上老伴的围巾挡住北风,赶往乡政府。

  “掌声很热烈,听到总理问候乡亲们好,大伙儿心里都暖呼呼的。”王珍说。参加会议的还有全乡24个村庄的所有干部。

  这天正值乡上逢集,天气也好。乡政府门口放了一个大牌匾,上面是温总理接见张占胜的照片,还有新华社的消息:《总理办公室来了位农家人》。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农民,趴在跟前看了半天,哭了。“老汉满脸皱纹,眼泪哗哗地流……”副乡长罗军看见了这一幕。

  二

  为啥要给总理去送苹果?几天来,张占胜不得不一次次给到访的记者重复这个话题。他表述流利,思维清晰,说话周全而得体。

  原来,今年3月,温家宝总理到运城地区视察工作。3月18日晚上,在运城市召开了一个座谈会。在这个会上,张占胜是8名汇报人之一。其他人分别是两名县委书记、两名县长、两名乡党委书记,还有另一名村支部书记。张占胜是参加汇报的两名基层农村干部之一。

  “会上,我给总理讲了些大实话,都是关于‘三农’问题的。”张占胜说。

  虽然不愿意透露具体讲了什么,但他的汇报,显然是比较尖锐的,如“三农”资金分配的问题等等。“说了些大实话”的张占胜也给温总理和工作人员们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当晚,我和总理握了两次手,第一次当然是礼节性的。第二次,握手时,他很亲切地鼓励了我。”张占胜说。

  “我对总理说,我家有12亩苹果树。还有个养鸡场,养5000只鸡,果园肥料全用鸡场产的农家肥,口感、味道都好得很!我说,我给您送几箱尝尝,当时总理对我点头微笑……”

  汇报完当晚在宾馆住了一夜,张占胜惦记着自己前一晚说的话,次日一早,他就匆匆回家,和老伴一起在自家果库挑选了六箱苹果,送到宾馆去。不料去时总理一行已经走了。张占胜有点怅然若失。

  “当时还有个市委的老领导和我开玩笑,说占胜你尽耍嘴皮子,你说要给总理送苹果,咋没送去?”

  “领导说了句戏言,却成了我的一块心病。我总觉得自己失信了。”

  三

  今年10月,苹果又丰收了。张占胜的心事却重了。

  “他和我商量,说要给总理送苹果去,3月份是旧果,新果子下来了,应该给总理送去,也兑现一下他自己的诺言。”妻子黄淑窈回忆,“我当时又反对,又支持,一来也是个机会,二来呢,又怕他送不进去,那可怎么给乡亲们交代!”

  思来想去1个多月,11月份,张占胜下决心了。“虽然没有一点把握,不知道能不能送进去,但我想不管结果如何,我去一趟,也就实现自己诺言了!”

  下定决心后,张占胜立刻行动。他和妻子一起在家里的储藏室中,挑选色泽、模样最好的苹果,挑选了10箱子。另外,还把自己种的红薯装了3箱。

  他提前买好了从运城去北京的硬卧车票,11月20日这天,叫辆出租车到门口,没有叫人来帮忙,老两口把苹果装上车,他一个人悄悄走了。除了老伴和村委会个别干部,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儿子也没告诉。

  到运城火车站,他叫了个搬运工把苹果送上车。次日早,火车到了北京。他再叫人搬出站,“打的”在前门附近找了地方住下。

  张占胜不是没出过门的老农民。他有板有眼地安排着自己的行程。“当年为村里办厂,就上过几次北京哩!他出门我不操心。”黄淑窈说。

  住的是30元钱的宾馆。“一来省钱,二来,没暖气,苹果保鲜。”他这样解释。

  那苹果怎么送进中南海的?

  对其中的细节,张占胜说,“这个有要求,不能透露,请原谅。”又说,“我这事有个前提,3月份那次座谈汇报,我给总理的办公室主任和秘书,还是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四

  在招待所住了大约到第九天时,“送进去了!”这天一早,中南海派了车来,从他住的宾馆,带走了他和10箱苹果。“没有啥警车,车悄悄就把我带进去了……”心情太激动,进了中南海,他都没顾上看外边的“风光”。

  在办公室,有秘书和他聊了聊,留下苹果,硬塞给了他300元。“是个女同志,我实在不好推脱,只得拿上了!”

  想着把苹果送进去了,事情已经完成了一大半。当晚,他给老伴打来电话:“苹果送进中南海了!”

  次日一早,中南海的车又来了,这次带走了3箱红薯,也带走了他,说总理的办公室主任要见他。张占胜又进中南海。

  “我咋都没想到,车上,人家才说,是总理要见我哩!”

  “我进去,房子里许多人,有记者,还有工作人员等。原来总理马上要主持一个全国的紧急会议,8点半开始,之前总理有一点时间,可以接见我!”

  “当时呀,我们之间就隔一个单人沙发。桌上摆的就是我带去的苹果!”

  “我给总理介绍,咱这苹果,虽然包装不如北京超市的华丽,口感和色泽都是很好的,因为全使用农家肥。我还说,您要尝了我这红薯,北京街上的红薯就吃不成了,那就是红萝卜!”

  “你没有让总理尝一尝咱苹果的味道?”有乡亲问。

  “哪能呀,你说人家等着开会呢,我们一起吃苹果?”张占胜说着,大家都笑了。

  五

  让张占胜印象深刻的是总理办公室的简单陈设。

  “他看见我说,老张,这就是我的办公室。我当时就想说一句,你这办公室和人家一些县级企业老板的办公室比档次差得多!沙发是圆形的木靠背,布垫子,要给人家一些当官的或老板,早扔啦!”

  张占胜承认自己当时有些紧张。“可紧张也只有一分钟左右,总理问我乡亲们的收成,问村里的情况,问话很随意,也很自然,我就不紧张了!”

  “我说给您送几箱苹果,您还给我钱,我成贩果子的了!”

  “我还说,像您这个年纪,应该多吃红薯,我们在农村多年,以前就吃红薯生活,从没有人得啥脑血管病的,现在生活好了,每年村里都有几个得这病的。据说康熙就有吃红薯的生活习惯呢!他听了,笑得很开心。”

  拉了些家常话后,气氛轻松了,张占胜知道机会难得,一定要把自己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思考说给总理听。他说着,总理认真地倾听着,不打断他。

  “我说了两条建议,都是关于农村问题的。内容嘛,就不说了。”他说。

  将近半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张占胜看到旁边的工作人员不停地看表,原来8点半总理就要主持召开会议了。直到后来有人过来提醒,才打断了两人浓厚的谈兴。

  “下楼梯时,我说,总理明年我再给您送几箱苹果来,总理说,老张,你可不要再送了!我说,总理,您可不能叫我老张啊,论职位,您是咱国家总理,论年龄,您还比我大呢,是老兄啊。总理拍了拍我肩膀,开心地笑了!”

  “我感觉啊,他没有把我这个老农民当做一个农民,而是把我看做了一个朋友,一个客人。”

  “他心系农民。”说起自己最深的感受,张占胜表情又严肃了,“当时我说到农村当前的情况,总理详细地询问了我们村的主导产业、价格、销售渠道等。他问得可仔细啦。后来他说,‘中国的农民,为国家的工业化作出了很大贡献,现在要让农民休养生息几十年’。”

  “听了这话,作为一个农民,我内心受到了很大震撼。”

  六

  送完苹果和红薯,张占胜在北京没有停留,匆匆返回石家庄村。

  景氏庙村是石家庄村的4个自然村之一。村口,村民们正在往东北客商的车上装苹果。他们问老支书,干啥去啦?张占胜笑着,没有回答。

  12月12日,还是在村口,说到书记给总理送苹果的事,村民们都笑了。“老书记那人胆大,敢干!别人想都不敢想,他做到啦!咱村的苹果送进中南海,这是喜事!”

  临猗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苹果是这里的主导产业,走在乡镇上,到处能看见“东北龙江货运”、“河南车队联系点”等。这些信息部在搞运输的同时,也成了乡镇与外界客商联系的渠道,光北景乡就有72个这样的“信息部”。

  而张占胜在北景乡,乃至临猗县,都是一个享有很高声誉的能人。送苹果进中南海,则更为他增添了一丝传奇色彩。

  在石家庄村,人们习惯把张占胜叫“张班长”。“张班长”是一个昵称,却透露着村民们对张占胜的尊敬。“说个难听话,咱这么大村里,小娃娃都知道我张班长,他威信高着哩!”十五组组长、支部委员杨理斌说。

  在2005年12月才新换届当上村支书兼村主任,就能够在3月份安排参加温家宝总理的座谈会,对张占胜来说,并不意外。

  早在18岁那一年,张占胜就当上了村支部的副书记。这一年是1963年。3年后,他被调到乡上担任团委书记,1970年,又派回村里担任支部书记,这一干,就是16年。和他同时期的农民相比,以及和许多基层干部相比,张占胜被评价为“有超前意识”。

  1970年代,改革开放还没开始,他就带着村民办厂子,先后办过织布厂、纺纱厂、轮窑等。

  “他这人,把自己的诚信看得比啥都重要!”包村乡干部薛立功讲了一个故事。1980年代初,苗木正走红时,张占胜给村里开办了一个苗木公司。公司开张时,以集体的名义办的。当时张占胜表态,“如果赢利算集体的,赔了算我自己的!”

  1986年,因为遭遇假种子等一系列市场原因,苗木公司赔了。张占胜信守自己的诺言,全部承担了债务。“苗木公司赔了,但村上没担一分债务!”村支部委员杨理斌说。

  苗木公司出事不久,张占胜就辞去了村支书的工作,他说自己是开始“一心一意跑自己的光景了”,但被大家广泛认同的一种说法是,他为了打官司,自学法律,觉得会耽误村上的工作。

  至于身上这笔债务,数额有多少,张占胜作为自己的“败笔”,没有给人说,甚至连妻子都说不清楚,有人估计至少在几十万。此后的20年,张占胜不参与村里的政事,踏踏实实过日子,打工、自己办养殖厂,起早摸黑干了20年,他成了全村光景最好、最富裕的人家。

  新房盖起来了,儿孙满堂,张占胜本打算安享晚年———他过去的政绩已足以让他赢得全村人的尊敬了。

  不料却横生枝节。2005年12月,村上换届选举,在最关键的时候却陷入僵局。“候选人不能服众。18个村民小组的全部党员和代表,异口同声都要推举老支书哩!”

  刘安江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全村人都等着老支书的回音。他被推举到老支书家“做工作”,劝老支书“出山”。那天,正好是村民张某家给孙子过满月,写一笔好字的张占胜,被请去做账房,记礼金。“我们几个人,对老支书简直是苦苦哀求,因为那边就等着回音呢!”

  面对乡亲们的苦求,张占胜的心又热了。“乡镇干部给我做过工作,让我继续干,我没同意,如今18个居民组党员异口同声让我干,我没法子拒绝啊!”就这样,2005年12月,众望所归,张占胜于20年后再任村主任。次年3月,接受会见,并为进中南海给总理送苹果落下伏笔。

  重新上任的张占胜“心劲很大”,他想带领村庄,“再回到从前的辉煌。”

  12月12日上午,张占胜又去了趟城里。在邮局,他发走了一封挂号信。信是寄给温总理的。“上次见面,因高度紧张,加之口音问题,有些问题未阐述清楚……”在这封信里,他再次阐述自己对“三农”的看法。“这不是我个人说的,是代表农民阶层说的……”

  在信的最末,他表达了自己的心愿:我希望能在卸任之后,带上自家的土特产,再看望总理一次……

  (P1192064)

  

农民张占胜一进中南海

  农民张占胜还想二进中南海(图片由被访者提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