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误读”的机缘和权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4日14:40 南方周末

  □何三畏

  在收视率已经可以精确计算的今天,电视片《大国崛起》播了再播,自有它的道理———有人爱看。爱看就看吧,这有什么问题吗?有。就是它的制作者担心我们这个大国的人民看不懂。他们惴惴不安地再三呼吁人们不要“误读”。他们有两个担心:一是对于这个片子有政治上的弦外之音的猜测。这样的“误猜”需要澄清一下,是可以理解的。第二,关

于民主自由的价值取向。他们矢口否认有这样的初衷,说人们若从这个方面去看《大国崛起》,纯属“误读”,进而告诫人们,要客观地理性地看待历史,不可以简单化。

  应该说,如何“正读”西方强国的历史,在中国是一个真实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这样来证明:如果它不是一个问题,3年前就不会有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的发展历史”的新闻,因为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和堂堂大国的领导人,不可以说他们根本不了解西方的强国史,我愿意相信他们是在探讨一种强国的历史逻辑,正确地解读这一巨大的历史存在。同时,如果这不是一个问题,也就没有《大国崛起》的电视片。

  中国人习惯于“误读”西方强国之道。如果允许我们“误读”3年前的那一个新闻的话,我们可以进一步说,党和国家领导人从自身做起,带头学习这一段历史,正是希望中国主流社会改变过去的“误读”。大致说来,以前我们对西方强国的逻辑有这样两个读法:一是他们发展了几百年(从资本主义革命算起),而我们才几十年(从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算起)。靠两种对立的社会形态在发展时间上作简单对比的逻辑,来运算这道算术题,显然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其二,西方强国的财富,来源于世界范围的掠夺。这种看法,如果说在资本主义初级阶段有一定道理,但还得解释他们最初何以获得在世界范围开展掠夺的能力,而且其中有些国家是很小的,它们凭什么“做大做强”———是因为坚持封建专制呢还是摆脱了封建专制?进而要问如果坚持专制是否可能崛起,崛起是否有可持续性?

  当人们用上述两个简单化、不客观的世界史观“解释”了人家为什么崛起我们为什么还没有崛起的时候,同时也就遮蔽了自由民主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作用,还刺激了民族悲情。掌握了这个悲情的“世界观”的人们在面对世界时,会自动拒绝西方强国创造的政治文明;在面对世界和面对自我的时候,在“国情论”和“与世界接轨”的两张王牌之间切换自如;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人真的应该抓住机会,和党中央一起,认真学习、正确领会“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的发展历史”。

  可是,当这段历史落到《大国崛起》的制作者手上,仿佛读不出民主自由的因子才够客观和理性似的。不过,我们仍然可以固执地说,对于重大的世界历史,“误读”也是误读者的权利,真“误读”了也不需要电视剧制作者们负责。何况,电视剧的“理性和客观”还没有把“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的发展历史”叙述成一个始终坚持专制暴政,只在专制暴政体制下发展经济的历史,而不是一个逐渐废除暴君专制走向自由民主的历史。例如,说到英国的崛起,就说到《大宪章》,他们并没有把《大宪章》丢进贬斥的篮子里。就是说,《大国崛起》这个显然相当费事的电视片,基本尊重了历史。这也是人们看重它,乐于“误读”它的原因吧。尊重了历史,是一个荣誉,不应该不好意思的。

  也许,人们正在等待某个“误读”的机会。一段时间以来,充斥荧屏的作品似乎就是逃避现实,其潜行的秘诀就是精心选择尽量不可能让人对现实产生任何联想的题材。它带领人们逃向历史,从清朝明朝秦朝,一直逃到虚拟的朝代。人们果然从那些地方一厢情愿地找到了“盛世”。在这个话语平台期,人们不知道再说什么的时候,《大国崛起》来了。

  我们应该相信它的制作者们苦口婆心的告白,它其实并没有给人们带来新东西,它甚至没有超过我们的前辈对西方世界的认识。它之所以受到如此巨大的关注,恰恰在于它正好可以被期待中的人们一往情深地“误读”。它是不应该受这么大的关注的,它是担不起这么大的荣誉的。问题在于,它出现的时机。它没有“打破历史”,却“打破”了文化现实。“大国”而又“崛起”,是许多怀着民族复兴梦想的中国人的梦想,于是我注六经,六经注我,华人社会,甚至西方世界,一派误读纷呈。

  《大国崛起》的价值,正在于适合被“误读”。

  (P1192221)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