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当年演出引轰动:风雨40年的"毛泽东思想文宣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4日15:21 中国新闻网

  

当年演出引轰动:风雨40年的"毛泽东思想文宣队"

  资料图:2005年8月11日,中国第一家人民公社旧址馆——湖北宜昌三峡车溪风景区王家坝人民公社里,身穿绿色军装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在为游客表演文艺节目,带着游客穿越历史的时空隧道,走进20世纪的人民公社时代。中新社发 刘君凤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东莞12月14日电 题:一支“红宣队” 风雨四十年

  作者:李映民钟文婷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全国各地纷纷成立文艺宣传队。东莞厚街镇双岗村在民兵营的基础上,于一九六六年成立了双岗村民兵营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二十三位根正苗红的青年成为第一批文艺宣传队员,平均年龄一十七岁左右,指导老师是当地小学教师。

  今年五月,宣传队原班人马重新登上舞台,在当地引起了轰动。近日,记者走访了这些年过半百演员,重温二十年前他们勤俭起家建文艺宣传队,翻山越岭送文艺到乡,为乡亲们演出的一幕又一幕动人故事。

  说起当年勤俭起家建文艺宣传队,宣传队队长刘叔告诉记者,双岗村当时拥有四千多人,经济比较落后。队员是从村里各生产队挑选出来,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而专门设立的队伍,演职人员并不脱产,报酬是在原所在队记些工分。

  为了发挥小分队、小生产舞台、小节目的特点,除队员们刻苦练习文艺演出基本功外,还勤俭起家建文艺队。队员们自己动手制作道具,为生产队节约资金。有的队员在农村时会编竹器,到了宣传队以后,就编制演出用的箩筐、竹帽等。外出演出,队员们十分爱惜各种乐器,由专门的队员负责运载。

  当年第一批队员之一的老队员郭德桥先生说,进入宣传队的队员们个个热情高涨,他们白天忙农活,晚上排练,风雨不改。当时宣传队里只有锣鼓、大鼓,二胡等几样乐器,还有几件老旧的“音响设备”。“宣传队要经常到各生产队去演出,当时演出的全部‘舞台设备’就是两盏汽灯、一个大喇叭。当时可没有现在的话筒,也没有好的扩音设备。全靠演员大声唱,有时真的是声嘶力竭。

  遇到比较重要的演出,该穿得整齐些,队里决定制些演出服,可是大队没钱,队员家里又穷,怎么办?我们当时想到一个法子,买来那种人们做豆腐时用的俗称‘上棉羊’的布料,很便宜,把它缝成衣服,再买些染料,染上需要的颜色,做出来的衣服远远看去就像用真布做的一样。桥叔回忆说。

  自行车是当时村民出外的主要交通工具,价格也非常昂贵,为了能减轻宣传队巡游负担,双岗村生产队就组织了一个“订单车会”,参与的队员每月在公社扣十块钱,然后通过抓阄的方式来确定每月谁先买车。慢慢地宣传队里的自行车就逐渐多了起来,成了宣传队四处巡演的交通工具。

  谈到当年骑自行车四处巡演时,白发鬓鬓的队长刘叔至今念念不忘。他回忆说:“那时的文艺宣传队,不分白天与黑夜,不管天晴还是下雨,无论是人多还是人少,只要是老百姓需要,上刀山下火海,队员们也在所不惜。”

  由于演出的专业和村领导的重视,双岗民兵营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美名远播,当时不少镇区都邀请他们过去表演。据队员们回忆,当时演出大都在露天的土戏台上,村中千把号人,都往前挤着看,一群人挤来挤去,形成波浪。

  宣传队的表演内容和形式也通俗易懂,例如《东方红》、《北京有个金太阳》等歌舞,群众特别喜欢看。“一些歌曲非常容易上口,一些五六十岁的老人听一遍就记住了。”

  令队员记忆犹新的是一九六八年在长安镇政府表演时的场面,当时几乎整个长安的群众都赶来了,望着台上新鲜优美的舞姿,听着和谐的乐曲和美妙的歌声,台下的观众轰动了。这样的演出场面和观众规模,在宣传队的演出历史上并不多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