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屋脊上的艺术天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4日15:46 人民网
-->

  各地最新人事变动专题

  

  地方频道邀您加盟谋共赢

  2006年地方领导访谈回顾

  人民网最受关注地方领导

  腐败曝光地方周刊 视频

  链接:尼玛泽仁用作品诠释臧学文化

  在现实生活中,我不曾与尼玛泽仁有过交往,但我却多次闯入过他的精神世界。第一次偶然在电视上见到他的作品,我便有一种久违的兴奋,从此,便一直关注他。通过报刊的介绍,我了解到尼玛泽仁出生于四川甘孜巴塘县的一个裁缝家庭。一岁时举家迁居德格县。德格这个地名源于“四德十格”这样一个佛教词汇。在元代,出生于此地的僧人索郎仁青备受藏传佛教萨派领袖、帝师八思巴的赏识,被其赐以“四德十格之大夫”称号。从此,索郎仁钦即以“德格”作为家族名,地名随家族名称为德格,亦为县名。尼玛泽仁正是在这样一个“四德十格”之地成长起来的“班禅画师”。尼玛泽仁的历史观有其独特性,藏族文化的历史背景对其的影响不言而喻,但千百年来藏族文化深厚的历史积淀并没有成为他的包袱和羁绊,它们幻化成为力量催动着尼玛泽仁的创作,下面我们来仔细解读一下尼玛泽仁的宗教绘画。这其中包括《莲花生大师》、《千手观音》、《敦煌印象》、等直接表现宗教题材的作品以及《天界》、《禅悟》、《妙音》等反映现实人的宗教生活的作品。

  

屋脊上的艺术天门

  尼玛泽仁《恒久依然》局部

  在这些作品中,无论形式语言多么丰富奇变,总有藏文化敦厚纯朴的特质不著痕迹地融入并展露。他的作品没有沾染上当代都市人的浮躁、欲望、痛苦、挣扎,或表现出被冷落的孤寂、无奈与心理失衡。而是强调和谐,强调顺乎自然法则,关怀生命世界,伸张人性和正义,在艺术上固守了精神的一方净土。

  将生命的记忆和对生命的态度以视觉形式告诉人们,以唤起观者共同的记忆,是尼玛泽仁艺术诉求的又一个方面,其中也包含对生与死的讴歌与咏叹。《天地间》以苍莽的构图,粗犷而流动的笔触,生动大胆的色彩,再现了高原天葬这一古老习俗。那连接天地的灵物----苍鹰在天空盘旋翱翔,暗示着逝去的生命正以一种新的存在形式得到再生,灵魂在雪峰间俯仰往还。整体结构既空阔无比,又令人产生视觉的沉重感。《佛源》则以主题物象的黑、红对比和背景的图案化机理,将人们对天国世界的憧憬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尼玛泽仁的许多作品中,可以体会到信仰的力量,他常常表达一种永恒的观念,而不是纪录短暂或偶发的事件。那观念一经物化,如梦如幻,极具诱惑力,诱惑你不能不急欲了解画家笔下形象所代表的真实意蕴。藏传佛教的精神渗透于藏文化的各个层面,其理念、内容和思想方法,蕴含着许多理性的因素和精神微妙的哲学内容,尤其给予艺术家许多心理体验方面的启示,作为画家的尼玛泽仁对其中的精华十分善于重新识别、深刻感悟和积极开发。

  以《米拉日巴》、《莲花生大师》、《千手观音》、三幅作品为例,我们不难发现尼玛泽仁对藏族传统美术元素所进行的改造与提炼。本体形象设定更趋于人性化,结构比例在高度概括中又不失写实风范。而这种写实又不单单是传统物象上的写实,描绘的是一种藏传佛教的宗教精神,从造型上源于藏、而离于藏,又从精神上还于藏、归于藏。

  从传统宗教绘画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并非易事。这需要画家首先对其文化本体有深入了解和深刻认识,其次还要具备把握艺术发展脉络的宏观整合能力,此外,画家还必须拥有表达这些观念与事想的绘画语言能力,三者缺一不可。

  首先,了解和认识文化本体,就存在一个“出”和“入”的问题。尼玛泽仁即是土生土长的藏族汉子,又是藏语系高级佛学研究员,因此“入”的问题相对来说较简单,但是“出”的这一环,就不这么好把握了,尼玛泽仁却成功的做到了。

  【1】【2】【3】【4】

何延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