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捐赠为何“货比三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4日20:00 光明网
魏俊兴

  先说发生在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的两件实事(11月27日《中国青年报》):

  一是今年4月份的一天,一位腿脚不太利索的老太太去北京,到教育部要求见张保庆副部长。看她的穿着打扮,门卫以为是上访人员,便请老人去信访处。老人不肯,又将电话打到教育发展基金会,称“必须要面见张副部长”。因张保庆出差在外,工作人员与其交谈后知道,老太太是青岛人,已经75岁,专程来向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5000元人民币和价

值40万元的房产,用于帮助有志气的穷学生上学。老人并不富裕,每月只有600元的退休金。老太太认为张保庆是能为老百姓做事的人,值得信任,所以想把捐款亲手交给张保庆。

  二是蒙牛集团有笔捐赠曾接触了好几家基金会,最终还是选择了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这让担任理事长的张保庆颇为欣慰。原来,蒙牛捐款是“货比三家”之后作出的选择。

  以“直言”而著称的前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退出岗位后,发起并成立了“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8个月收到20多万份申请材料,共募到捐赠款2.64亿元,今年已经资助贫困学生超过1.3万人。

  如果说青岛的那位老太太,个人认为张保庆是能为老百姓做事的人,值得信任,给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捐款。那么,作为企业的蒙牛集团,则是在“货比三家”后,最终选择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进行了捐赠。

  这让张保庆和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倍感责任重大,他们以“一切都是为了资助困难学生”为宗旨,采取“基金会每一笔款项的支出都要做到公开透明,资助的每一名学生的资料都要上网公布,年底要向捐助人报告钱是怎么花的”等措施,确保捐赠资金用于资助困难学生。

  尽管筹集到的募捐资金不算少,但张保庆还感到:“募捐难!”何以如此?他分析了三大原因:一是一些企业家和个人的社会责任意识还不强;二是一些人不愿露富,担心给一家基金会捐了款,就会有无数人找上门来;三是一些公益性募捐机构自身工作没做好,形象欠佳,让一些想做公益事业的人对基金会缺乏信任。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捐赠“货比三家”,实际上折射出人们对接受捐赠的机构不信任。可见,公益性募捐工作想得到大的发展,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至关重要。要知道,有爱心的人们,愿意把钱交给“为老百姓做事,值得信任”的人(机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