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修袁氏旧居,我们关心什么(热风 扫描媒体 评点舆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5日00:08 人民网-华东新闻

  舆情走向

  围绕河南项城政府鼓励袁世凯旧居修缮一事,舆论起了波澜。类似“袁世凯是块什么招牌”的口水仗,尽溅网络,却少有人关注“大打历史文化牌与名人牌”的急切心态

  河南项城下发红头文件动员大家捐款,去修袁世凯旧居,被不少人拿来议论。人民

网观点周刊为此特别设了专题,引发了许多热闹的议论。

  比如,一篇题为《袁世凯是块什么牌?》的文章写道,“近年来,各地大打历史文化牌、名人牌,借以提升本地知名度,大力发展旅游、招商引资等,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共性现象和共识行为。而如何使历史文化牌、历史名人牌能良性地循环发展,则是发牌者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在项城市政府热火朝天修葺袁世凯旧居的时候,他们的确应想想:袁世凯到底是块什么牌?”

  还有一家网站,设立了“袁世凯旧居该不该修复”的话题调查,选项有“应该,无论袁世凯历史评价如何,文物必须得到保护”,“不该,这是变相对历史耻辱柱上的窃国大盗顶礼膜拜,为其歌功颂德”,等等,各自的支持者也都不在少数。

  袁世凯是个盖棺论定的历史人物,其复辟称帝、开历史倒车的丑行难以抹煞。“袁世凯不是值得项城人光荣的历史招牌”这一说法,大概不存在争议。

  不过,文物保护却不能完全遵循“好人就大书特书、坏人该自生自灭”的原则。难道秦陵、故宫,都该让它们陪同曾经的主人,接受历史的遗弃?21世纪的人类,总该比一把火烧尽阿房宫的楚霸王,要多一些文化传承的文保意识吧。

  种种“修复旧居是为袁世凯歌功颂德”的质疑,颇低估了大众的文化鉴赏和历史判别能力,也没有弄清历史文物参观与历史观教育的差别。

  从“红头文件动员捐款”这样一种国情特色浓郁的工作方式,可见项城政府对于修旧居的重视。不少被迫捐款的教师和干部发了点牢骚,但其他地方既有“捐款”修公路、“捐款”造广场等新闻不绝于耳,项城的做法,也没什么特别新鲜。倒是这种“大打历史文化牌、名人牌”的迫切心态,值得思考。

  自“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说法,到如今“加强遗产保护、促进和谐建设”的最新版本,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在各级领导中似乎颇为普及。但是,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具体关系怎样处理,相互促进的功用如何发挥,仍值得深入和持续关注。有专家直斥“急功近利的文保直接等同于破坏”,保了还不如不保;一些地方,宝贵的文物资源仅仅被当作促进旅游开发、推广地方形象的工具,几天红火过后,又被打入冷宫……

  就项城修袁氏旧居的报道来看,这处典型的“明清庄园式民用建筑群”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历史原貌,开发旅游应该如何科学利用这一资源,地方知名度与袁氏旧居之间怎样合理衔接……都值得政府研究、媒体关注。

  遗憾的是,报道多集中于“政府宣称要投资6500万元,开会动员”云云,很多人也只是听见“袁世凯”就跳。争论够热闹,却忽略了话题背后的本质问题。

联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