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打造新型环保服装工业基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5日00:08 人民网-华南新闻

  为更好地承接广东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产业转移,目前,列入广西重点扶持经济园区的北海市工业园区正在积极筹划,以打造一个新型环保服装工业园,从而使北海成为广西重要的新型服装工业基地。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北海市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陈勋。

  环保服装城有何优势

  记者:广西的服装工业并不是很发达,北海在建设环保服装城方面具备哪些优势?

  陈勋:虽然广西的服装工业发展并不是很理想,但优势仍然明显。首先是政策优势。国家先后赋予北海少数民族地区、沿海开放城市、边境贸易区、西部开发重点区域等诸多特殊优惠政策;其二、区位优势。北海处于中国东部与西部的结合带和大西南、海南及东南亚的中枢位置,是中国大陆距离东南亚、西亚、欧洲最近的港口之一,是中国西部唯一拥有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的沿海开放城市;其三是生活环境优势;其四是人力资源和成本优势。经初步测算,在北海环保服装城的综合生产成本比珠三角的某些服装生产名镇低30%左右。再有产业环境优势。广西壮族自治区将北海定位为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沿海经济区对外开放的龙头,目前园区已经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亿多元人民币,在约10平方公里的用地上完成了“六通一平”的配套设施建设,已有恒基伟业、攀钢集团、泰国正大、北海国发、北海银河、杭州贝因美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入园建设。此外,针对环保服装城项目,园区更是给予特殊优惠,如:为消除先期投资者的顾虑,降低进入成本,我们对进入环保服装城的前十家企业提供为期3个月的“零运费”优惠,即往返北海市至广东目的地的产品由我们免费运输。

  环保服装城如何规划

  记者:北海环保服装城的总体规划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陈勋:北海环保服装城位于北海市东北部广西北海工业园区内,东临铁路、高速公路和港口路,南面接机场路,西面与北面均为40米宽的园区主干道。规划用地面积约2500亩。北海环保服装城的规划按照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的要求,发展化纤、织造、印染、服装加工等产业,建设集生产、商贸、展示、研发、物流、配套居住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服装工业园区,成为集约程度高、产业集群配套完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强的广西重要的新型服装工业基地。服装城规划分为生产区、展示销售区、物流区、居住区及综合服务区(管理培训中心)5个功能区。

  北海环保服装城将着眼于高标准、高起点的规划,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不断深化以及广西实施“M”型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的良好契机,以培育中国西部集服装企业原辅料、生产、洗漂、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为目标,采取集中供水、集中处理污水、集中供气等方式,一步到位满足企业降低成本和社会对环保的需要,创造出劳动密集型产业长期、稳定、高速发展的理想环境。

  怎样做好服务

  记者:随着北海环保服装城的启动,工业园区管委会今后如何做好服务工作?

  陈勋:所有入园企业都将享受园区“一站式、保姆式”的服务。我们重点为服装企业做好以下服务:一是人才招聘和招工。目前,北海已经汇集了一批包括服装设计、生产、销售等方面的人才,同时北海市及周边县市的职业中学等培训机构每年都有大量的服装人才毕业,此外北海每年有3万人进入劳动力市场,若把周边县市的劳动力算上,每年还有十几万人进入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十分充足。园区将对进驻服装城的企业,实现全程跟踪服务,免费为企业代办招工等方面的工作,直到企业满意为止。二是信息服务。园区将在服装产业信息的搜集与分析、服装产业上下游配套、服装企业品牌建设等方面多下功夫,建设服装企业产供销的信息平台以及企业与同行企业之间的技术平台、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融资平台、企业与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平台等,尽量达到企业进驻环保服装城能够以最低成本投入、最快速度建设、最大效益产出。

  如何体现环保

  记者:工业园区在推动服装工业建设的过程中,如何确保和体现“环保”这一概念?

  陈勋:环保,关乎企业是否可以在一个地方长期发展。珠三角的产业转移不应该是简单的搬迁,污染企业可以、也应该在治污模式和行业关联形式上采取最经济合理的方案,借异地转移的时机一步到位。北海市工业园区在环保服装城建设中,将坚持环保优先的原则,达到环保要求并体现环保效应。具体来说主要有:第一,环保服装城项目建设将自始至终保持和政府环保职能部门的密切联系,在项目选址、环保设计等方面都将征求环保职能部门的意见;第二,环保服装城有高标准、高起点的设计。例如,在环保服装城里,我们已经规划了高标准的污水处理厂,如果有洗漂企业进驻后,这些企业排出的污水经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将以一级标准对外排放,完全能够满足环保需要;第三,环保服装城内将配套敷设管道燃气管网,满足入驻企业能源需求,提倡使用清洁能源。

本报记者 叶乐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