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法媒共掀“执行风暴”得失谈(民意顾问看世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5日02:39 江南时报

  今年11月7日至14日,南京市两级法院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执行风暴”,在包括本报在内的多家新闻媒体的互动下,一周内共执行案件808件,执结标的近1.1亿元,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甚至出现“老赖”排队交执行款的场面。昨天,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组织邀请了市委、人大、政协领导;省、市、区法院领导;新闻学家、法学专家、经济学家和群众代表进行总结执行经验。与会专家学者达成的共识是解决执行难需要建立完善的诚信体系。

  刘小冰(南京工业大学法学教授、江南时报民意顾问):此次执行风暴的一串数据体现了司法的正当性、合法性、强制性和高效性,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威慑了被执行人,提升了人民法院的公正形象,形成了良好的执行环境,有利于法治南京和诚信南京的建设。而此次执法是否是“运动式”执法,关键看是否有社会需要,是否突破了法律的底线。另外,是不是只能搞这种执行风暴?这需要观念先行。

  王忠义(南京市秦淮区法院院长):“执行风暴”有了媒体的介入,影响面大,群体工作史无前例。厂矿社区机关领导到群众,所到之处都在谈论。这对“老赖”具有极大的震慑作用,生效法律文书的公信度得到提升,法律至高无上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有个建议:“反商业贿赂”和“两盗一抢”案件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是否也能采用这种方式,让媒体参与进来,从而起到更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叶皓(南京市委宣传部部长):政府往往对媒体宣传很欢迎,对媒体的监督往往很回避,这次法院和媒体的合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形成了社会氛围,给当事人造成了社会舆论的压力,并且对全社会开展了法治教育和诚信教育,给所有百姓上了很好的一课;同时正面宣传了法院工作。因此,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要学会在舆论监督下开展工作,学会借助媒体推动政府的工作,学会和媒体配合搞好舆论监督。

  邱鹭风(南京大学法学教授):依靠媒体无疑是解决执行难的一个有效途径。目前,诚信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执行力偏软,这是中国法治的特点,也是中国法治的悲哀。这并不是法院不作为,但至少是法院难为的体现。一方面执行力是国家权力非常重要的体现。因此法院在执行和宣传过程中不要片面的对执行局强调和谐社会。该强力就得强力,不需要片面强调和谐,一和谐就偏软。另一方面诚信系统的缺失,导致执行局无法摸清被执行人财产状况,不能直接冻结划扣财产。因此税务机关、工商、公安等相关部门都有义务配合法院的执行工作。

  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两级法院通过清理执行积案,建立执行威慑机制和联动机制,组织集中执行等活动,执行工作各种指标呈现良好态势。截至11月20日,全市法院新收执行案件15809件,旧存2043件,结案13414件,到位标的额18.1亿元,结收比84.8%,结案率75.1%。与去年同期相比新收执行案件增长21%,结案增长25.2%,执结率提高2个百分点,执行实际到位率提高11个百分点。

  陈国梅(南京市人大代表、锁金村街道居委会主任):让老百姓理解了法院工作的不容易,法官们的辛苦就像我们“小巷总理”的工作,离婚、相邻纠纷等等都是法官在调解、做工作。例如玄武法院将法庭开到了社区,这给老百姓创造了学法懂法的机会,而且很多老百姓都积极旁听参加这项活动。玄武法院从院长到法官,经常一个季度到人大汇报一次工作,叫人大代表参加旁听工作,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工作。

  郑欣(南京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通过这次法院与新闻媒体的合作,看到了良性互动的可能。但同时也看到了一些弊端,媒体的参与要尽量避免结成利益同盟的危险。新闻节目会产生一种误会:媒体帮助法院解决了法院应该解决的问题,媒体只是为了提高收视率。同时,法院、媒体要避免角色定位错位引起的误会:法院的执行已经难到需要媒体曝光来执行的程度,在基层农村很多百姓将媒体当成政府,请求媒体解决困难。

  叶瑞云(南京市人大内司委副主任):为了巩固成果,市政府要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开展普法教育,执行风暴就是案例教育的有效形式,避免走形式的教育,能够真正使广大群众依法办事,同时建议法院在庭审过程中提高审判质量;建议法院进一步建立健全执行工作威慑机制和联动机制。人大常委会要继续加强对法院执行难工作的监督和检查。有关部门也必须积极参与该项工作,提高社会公信度、和谐度。

  林卫民(群众代表、南京第二热电厂职工):能在此谈论问题,对我是第一次。执行风暴很好,媒体的配合和法院的执行珠联璧合,执行为什么这么难?我认为是长久累计的过程。媒体的介入更好,让大家意识到现代人是社会人经济人,每个人都是社会的契约人,人与人之间的协议应该是以诚信为代价,如果丧失将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舆论和司法监督是必要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