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道歉”背后的喜与忧(人民时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5日02:49 人民网-人民日报

  近日,安徽省萧县闫集镇李阁村出了个远近闻名的“秋菊”式人物,名叫张朝侠。她性格倔强,敢于“讨个说法”,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中,执着地与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执法违法相抗争,最终打赢了“民告官”的官司。

  1991年,萧县土地管理局分批为农民办理了宅基地土地使用证,张朝侠家的土地使用证却一直没有下发。原来,土地证被土地局弄丢了。由此,张朝侠打起了“民告官”的官

司,把县政府告上了法庭。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张朝侠终于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使用证。

  这是个让人欢喜的结局。可这个看似圆满的结局中,渗透了多少辛酸!

  告诉期间,张朝侠一败再败。打官司打出经验的她开始分析其中原因。通过走访调查,张朝侠认为自己聘请的律师涉嫌被对方“拉拢”。有关部门调查后,证明情况属实。之后,有关部门找来当事律师向张朝侠当面道歉,并依法给予经济赔偿。

  十几年间,在漫漫上访路上,张朝侠痛苦不堪地追讨着本不复杂的公道:一个孱弱的农妇,曾7年怒讨遗失卷宗,败诉的部门只好道歉。一次执法过程中,有关人员滥用职权,经调查属实后,这个部门只好再次登门致歉。她所在的镇政府在事情处理中,也承认有错误,还专门设下“赔情宴”,向张朝侠赔礼道歉!

  在一系列道歉的背后,折射出一个农妇的苦涩和无奈,也反映出我们个别地方和部门,行政行为是多么无序、混乱!上级的意见,下级可以不执行;不同部门的决定南辕北辙,让人无所适从;一个部门内竟也会因人而异,意见相左。如此执法,何谈依法办事?人民的权利怎能得到保证?

  针对部门执法中的差错,公开道歉是一种进步。然而,只有道歉是不够的。还要看道歉之后,有关部门是否做好赔偿等善后工作,是否及时反思执法差错屡屡出现的原因,是否对出现差错的公职人员给予相应处罚,是否举一反三、找出并弥补制度方面的种种漏洞,避免类似问题反复出现。

  道歉是为了不再道歉。张朝侠的曲折经历集中地反映出,在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法治国家的今天,农民的维权之路依然漫长艰辛。法律是刚性的,但即便是刚性的法律,也难免在执行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何杜绝法律执行中的种种漏洞,让刚性的法律不走样?如何在执法过程中确保公平、公正、公开,确保群众利益不受损害?这是张朝侠事件给我们提出的问题,值得认真思索。

  多一些事前治理,才会少一些事后道歉。只有加强制度建设,才能减少和弥补执法中屡屡出现的各种漏洞;只有切实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才能减少和避免执法部门的不作为和乱作为,才能让刚性的法律真正成为保护农民权益的尚方宝剑,让基层群众的维权之路少一些坎坷,多一些平坦……

  更多《人民时评》请登录人民网www.people.com.cn

李忠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