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部门利益当头 邮储银行拖延不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5日04:09 东方早报

  今年6月份,银监会曾有公告称,邮政储蓄银行相关筹建工作将在6个月内,也就是今年年底前完成。

  然而,《东方早报》昨天的报道却显示,时至今日,邮政储蓄系统无论在人才储备、运营系统还是网点改造方面,距商业银行的标准相去甚远,年底前挂牌营业几无可能。报道显示,邮储挂牌推迟的关键在于邮政总局。

  事实上,邮政总局态度冷漠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目前只存不贷,无风险获益的邮政储蓄业务是邮政总局的主要利润来源。国家邮政储汇局资料显示,2002年邮政储蓄实现业务收入175.55亿元,而同期中国邮政的全部营业收入也不过510.3亿元。一旦邮储划归银行系统,意味着经济利益的重大转移。

  从目前看,未来的邮政银行将有两种可能:其一是作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下属单位续存;其二是受银监会监管,成为独立的商业银行。

  长期以来,“只存不贷”的经营模式,使邮政储蓄坐拥巨额无风险利差收入。若储蓄业务继续从属于邮政系统,不但能将巨额利差用于弥补邮政普遍业务的亏损,减轻行政补贴的负担,而且邮储银行还可以继续依托国家邮政总局网点而生存。而且,若投入巨额成本重新构建网点,将可能导致储蓄银行难以为继。但是,如此一来,未来的邮储银行将失去商业独立性,在财务和管理上依然与邮政其他业务打统账,不利于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商业银行的现代化运作。一旦原有转存央行的模式彻底打破后,邮储银行将没有动力与其他商业银行积极竞争,最终可能导致坐吃山空的不良后果。

  而如果邮储银行完全商业化独立运作,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将更加激发邮政银行业务的经营活力,使其有可能取得快速发展。但是,新平衡的建立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面对普遍服务业务亏损的资金缺口,如何贴补,是否动用邮储银行的盈利来贴补,邮储银行能否独善其身,尚存变数。

  由此看来,目前主导邮储银行发展的各种设想均各有利弊。如今问题的核心在于,银监会与邮政总局的意见分歧迟迟难以达成一致,对邮政普遍服务的公益角色与营利角色难以进行科学的划分与量度。这些问题能否妥善解决,将最终决定邮储银行的模式定位。邮政总局与银监会之间存在意见分歧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双方的利益诉求在邮政体制改革正式实施之前,便应当有一个明确的定论,而不应在今日仍悬而未决。

马红漫订阅东方早报请登陆东方早报网站或拨打 962288 或 8008208696;优惠多多、实惠多多、资讯多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